电视剧

宋朝那么富, 为什么宋朝的电视剧这么少而且画面还都是灰蒙蒙的?

字号+作者:历史那些事 来源:历史那些事2017-08-15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唐强宋富,这已是历史的定论。宋朝比唐还富裕,人口也要多得多,且在宋代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水利工程的兴起,使宋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众所周知,中国的四大发明中'...

唐强宋富,这已是历史的定论。宋朝比唐还富裕,人口也要多得多,且在宋代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水利工程的兴起,使宋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众所周知,中国的四大发明中的三项: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正是在宋代出现的。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中是这样描述宋朝的,“历史进入了宋朝就好像从古代进到了现代” 。

开始使用纸币、煤炭(甚至石油)、机械驱动的船、水力纺车,各种工业重镇开始兴盛(例如景德镇),大规模使用印刷术使书籍普及,火药的使用使战争变得更像现代、指南针的应用更使宋朝的海运空前发达(难怪非洲海底都有宋朝的瓷器)。

宋朝官员的工资是历史上最高的,记得范仲淹吗,他可是个清官,退休后还能置田百倾。相对而言,明清就差多了,明朝的官员靠薪水根本吃不饱饭所以贪污就成了必然。

王安石变法的重点就是用现代金融管理方式管理国家,国家贷款给农民用于生产,政府可以把多余物资贷给商人,这些想法到了近代才有,难怪外国史学家无比惊讶中国早在1000多年前还有这样一个朝代。

宋朝之后就大开倒车了,蒙古的愚昧就不用提了摧毁了宋朝的工商业不说还大搞畜牧,但蒙古发扬了宋朝的火器,打欧洲时用的火器让欧洲人像非洲土著一样吓得屁滚尿流。

清朝的政治基本沿用明制,而且自毁长城,明朝的火药在军事上用的比较广泛,记得丰臣秀吉吗,信长之野望就反映了当时日本的军事改革,崇尚火器的大名取得了日本天下,但日本的火器拿到朝鲜战场和明军一比就太小儿科了,明军在朝鲜与日军打了8年,最终胜利靠的不是明军的素质基本是靠火器先进了,但军备物资也消耗殆尽了。清朝取得天下后,第一件事就是取消火器,主要是担心人民起义,不重视火器的最终结果是清朝军队的火器比明朝差太远。可怜自宋朝开始的火器研究就这样毁在清朝手中。

但是几乎没有描写宋朝的电影或电视剧,即使有也是灰蒙蒙的感觉。关于宋朝的电影/电视剧大都围绕三个题材:杨家将,包龙图,岳鹏举,翻来覆去地拍,在以清宫剧为主,各种古装历史剧已经泛滥的今天,以这一方面的题材为主的历史剧仍如此贫乏不堪。

这可能是大宋朝最吃亏的地方。

檀渊之盟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30万两、绢20万匹这样的东西怎么拍?整个神宗、哲宗、徽宗朝愈演愈烈的新旧党争,怎么拍?更不必说,北宋的灭亡,所谓的靖康之耻,两个皇帝、老赵家宗室子弟、老赵家后宫的妃嫔与贵卿、老赵家的大臣一共三千多人被女真人驱赶着掳到北方,书上说两个皇帝被命令坐在枯井里坐井观天这事儿我就不说了,单说被掳走的那些女人的遭遇,就让人喟叹,所谓:

「妇女分入大家,不顾名节,犹有生理;分给谋克以下,十人九娼,名节既丧,身命亦亡。邻居铁工,以八金买倡妇,实为亲王女孙、相国侄妇、进士夫人。」这样的惨状,合适么?

更不必说南宋,是拍宗泽老将军呢还是拍韩世忠呢还是拍岳飞呢?大众看惯了荡气回肠,看惯了大团圆结局,你搞个片子最后大呼三声过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到最后九州也没有同了啊,难不成再拍陆秀夫抱着小皇帝跳海,文天祥从容赴死么。

两宋一般都不怎么直接拍历史的。宋初的武功偶尔还会涉及,剩下的像是包青天啊,杨家将啊,都集中在什么时代,一眼便知。所以,要拍,也只能以人物为中心来拍了。要有典型的、有特色的、出名的人物,也可以撑起来一部剧。

宋代的帝王,很多都并不会给我们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对于一些王朝的帝王有印象的,但是对于宋代的帝王,却都所知甚少,也就是说,宋代的皇帝整体而言面目比较模糊,哪怕开国皇帝赵匡胤,很多人对他的事迹也很模糊,可能唯一一个例外是宋徽宗,这个艺术家皇帝家喻户晓,但是偏偏又是个败家的,最后被人掳走了。

大宋还有一大帮文化名人啊,宋代的文人可多啦。可惜仔细算算,北宋一大帮能打的都卷入了王安石变法,拍变法这样的事情是不是议论朝政?你具体打算怎么评价这些历史人物啊?王安石是好人不是?伟大的改革家。那么王安石当主角,那得把司马光,苏轼等等等都刻画成反派?所以,寇准这样不知名的都拍电视剧了,也没见拍过王安石这样的大人物。

然后,就更不必说南宋了,陆游、辛弃疾的主题都是打不上仗很憋屈,辛大爷年轻的时候,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擒拿叛贼,全身而退,能打程度堪比常山赵子龙,可惜晚年忧愤而死,死前大喊杀贼,是不是又很苦涩。再剩下的姜夔啊,吴文英啊,张炎啊这批,好多人不知道,不好拍!

各朝代的女子服装里,就数宋朝最简单消瘦,就一个简单的直领和背子,跟其他朝代女子摆在一起,跟丫鬟似的。而且在宋朝,不仅各阶级穿的衣服泾渭分明,连不同职业都能从服装上看出几分。端拱二年(989年),宋朝有明令规定“县镇场务诸色公人、并庶人、商贾、伎术、不系官伶人,只许服皂、白衣,铁、角带,不得服紫。”

这样宋朝就能难拍,考究历史已经很费事了,拍出来还毫无美感,这就很尴尬了。因为宋朝倾向“程朱理学”,政治保守,外交政策也以拖鞋退让为主,所以服装与唐代奢靡华丽的风格不同,特别朴实,清汤寡水,拍出来没人爱看。

整个宋朝都笼罩在家国破灭的悲伤之中,前有北宋的靖康之耻,后有陆秀夫的崖山之跳,华夏文明几遭破坏,整个时代人们是抑郁的,是敏感的激愤的,人们轻易不愿触碰这段伤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