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这也许会是伍迪·艾伦最后的电影?

字号+作者:文慧园路三号 来源:文慧园路三号2018-02-08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文|陈思航,北京外国语大学随着被韦恩斯坦案件引爆的反性侵浪潮不断升级,伍迪·艾伦又一次被推上了舆论的峰口。2014年他曾被控性侵自己的养女达伦·法罗,'...

文 | 陈思航,北京外国语大学

随着被韦恩斯坦案件引爆的反性侵浪潮不断升级,伍迪·艾伦又一次被推上了舆论的峰口。2014年他曾被控性侵自己的养女达伦·法罗,当时的调查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证据。

但是,在这次声势浩荡的好莱坞“净化”运动中,他也成为了被声讨的对象之一。他2017年的新作《摩天轮》于纽约电影节首映之后,收获了包括《卫报》在内的大量恶评,自然也是受到一部分这一运动的影响。

就连《摩天轮》的女主角凯特·温斯莱特甚至也公开表态,自己后悔与伍迪·艾伦合作,对反性侵浪潮表示支持。她在影片中的表演十分出色,但可能由于同样的原因,她在电影奖项中甚少收获。

许多人不免怀疑,在舆论的压力下,伍迪·艾伦的创作会不会受到阻碍呢?

伍迪·艾伦曾在谈起他所景仰的伯格曼时说,他的影片或许无法在质量上超过伯格曼,但也要在数量上向他看齐,因此,他几乎每年都会为我们奉上一部新作。

2017年,这一势头没有停止,他为我们带来了这部《摩天轮》。

那么,2018年舆论风暴中的伍迪·艾伦又会怎样?在他的新作《纽约的雨天》或许被亚马逊全面冷冻封杀的情况下,《摩天轮》会不会成为他最后的作品?一切只能等待时间的裁判,而笔者将暂且搁置现实中的真假纷争,先就《摩天轮》本身作一次评议。

总的来看,在这种电影里,伍迪·艾伦日臻精湛的调度与凯特·温斯莱特奉献的娴熟表演,带观众回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康尼岛,让人身陷游乐园、霓虹灯与牵缠纠葛的爱情故事之中。

一个家庭位于这个故事的中心。父亲汉普提是游乐园中的工作人员,大腹便便,穿着脏兮兮的背心,总是显出暴躁的样子。妻子基妮曾是位演员,但她抛弃过去,带着与前夫所生的小儿子里奇嫁给了汉普提。影片从基妮的女儿卡罗莱娜来到游乐园开始,她曾不顾父母的反对,嫁给了黑社会,后为了躲避黑帮丈夫的追杀,回到家里来寻求庇护。

影片的另一个重要角色是海滩上的救生员米奇,他总是充满活力,他是前来实习的大学生,有着成为剧作家的梦想。这位火焰般的年轻人似乎重新燃起了基妮心中的激情与对演员生涯的回忆。可悲的是,随着影片的进展,我们逐渐发现,基妮与她的女儿卡罗莱娜似乎爱上了同一个人……

在这部作品中,伍迪·艾伦似乎罕有地向我们展现了他内心柔软的一面,他曾经犀利而独到的讽刺被一层感伤的雾气所钝化了。

他用游乐园迷蒙而梦幻的灯光处理着更为细腻的情感,人物也只在几个有限的场景中活动——某些时候,这部电影给人一种戏剧的错觉。

但是,伍迪·艾伦身为电影大师,当然不会任由电影落入戏剧的窠臼。

而《末代皇帝》的摄影师维托里奥·斯托拉罗在这部影片中的表现也颇有可圈可点之处。他们不着痕迹地运用微妙的电影语言,完成了对爱、生活与梦想这些经典命题的独特探问。

世界的交错:场景的隐喻

既然场景是有限的,那么每个场景都必然经过精挑细选、仔细打磨。

影片一开头那个视野广阔、令人心旷神怡的海滩场景,自然是属于救生员米奇的。他的未来就如同这个场景一般明亮、充满希望,他的欲望就如同海浪般倾泻,漫过基妮,也漫过卡罗莱娜。他在影片中握有最高的自由度——只有他可以直接向观众发话。在最开始的场景里,就是由米奇那开朗的叙述奠定了这部影片的基调。

而汉普提、基妮、卡罗莱娜这些重组家庭的成员们,常常身陷晦暗的室内场景中。窗外那些璀璨的灯光经过重重过滤,笼在他们身上时,总携带着一种压抑的气氛。

如果说未来是属于米奇的,那么他们便总是身陷过去的泥沼之中。在卡罗莱娜归家的场景中,她与家人的争吵在闭塞的空间中使气氛压抑异常。与米奇不同,他们总被囚在影像的牢笼中,即使在特写镜头中,他们也总望向别处。

米奇与基妮相遇的时刻,便是两个身处不同人生之人命运交错的时刻。那时,基妮徐徐走向海洋,镜头缓缓前行,但随即又慢慢抬升,我们看见米奇进入镜头——这是一次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这位救生员救下了一个即将落水之人。

而当他们在海滩边的平台下拥吻时,他们所在的场景构成了开放与密闭的结合,在上方平台的遮挡下,辽远的海景里潜藏着某种爱而不可得的疏离感——这正昭示了基妮与米奇的情感关系。

另一个有趣的场景,是米奇与卡罗莱娜所漫步的那个中式庭园。

我们意识到中式的“游乐园”与西方游乐园的巨大差异。西式游乐园的五光十色似乎总使我们的情感愈加强烈,无论是狂欢还是落寞都将放大。而中国式园林所带来的乐趣似乎多是闲适之乐。

我们甚至可以在海滩平台场景与中式庭园场景之间作一个对比。前者提供的后景——辽远的海景——在后者中变成了一个庭园中的一个小潭,离两位主角的距离也更近了一些。而他们的话题也离现实更近了,基妮在不停地解释使自己自卑的职业。

情与爱的若即若离就这样在阳光消融了。

情感的光泽:色彩的隐喻

这部影片最令人难忘的,想必就是那“过分”鲜艳的色彩。它们与悠扬的背景音乐一起,造就了它那浓重的时代感。但在情感的渲染上,这些色彩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前方提到的海滩平台场景中,当基妮向米奇告白心迹时,我们看到笼在她身上的色彩随着情绪的波动而不断变化。首先,当两人沉湎于情欲时,红色的霓虹灯打在基妮的脸上。当她说出自己的年龄,但米奇并不为所动时,红色的灯光变得明亮了些。

然而,当她说起自己的往事,氛围逐渐变得沉重,红色也渐渐消失,到这个镜头的结尾处,清冷的自然光淋在她的脸上,仿佛浇熄了此前似火的热情。

而在基妮生日的那个夜晚,当她在房间中得知女儿与米奇的情事时,我们看到在她与女儿的正反打镜头中,沉郁的蓝色与浓烈的红色编织起紧张的气氛。

而当基妮打电话时,我们看到后景中的蓝色里游玩的人群,我们意识到,甚至连那蓝色都从来不曾属于过她,她从来都是深陷在蓝色的阴影中。

这忽冷忽热的色彩构成了对欲望与爱的诘问——当身处阳光海滩的米奇享受着自然光的照射时,基妮与米奇受困于难以摆脱的过去。前者渴望着梦想的痕迹,后者渴望着健康而洁净的倚靠……而有着作家梦的大学生米奇,究竟是满足了她们的幻想,还是赢得了她们的爱情呢?

伍迪·艾伦用精心设置的场景与细腻的色彩,为我们描摹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的隔阂。

我们似乎在那个有着精神疾患的孩子里奇身上找到某种相对安全的位置——究竟异化的是他,还是这个世界呢?躲避在电影院的他,是否就与此刻“躲”在银幕前的观众一样呢?

伍迪·艾伦像往常一样,狡黠地躲在银幕背后,向我们提出这些问题。

只是不知道,这些问题还没有未来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