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烂片千千万,想找个编剧背锅,都找不到人。
作者 | 许嘉婧编辑 | 石 灿2019年上半年,继《好先生》之后,孙红雷时隔三年再次参演电视连续剧,饰演男主黄成栋。观众们期待演技派“颜王”能给他们带来新意,但《带着爸爸去留学》却不如想象中耐看。黄成栋穿着一身嘻哈风格的套装出现在机场,带着自己的儿子去美国。他们被海关拦下,爸爸对英语一窍不通,给边检人员唱了一首民歌,比着手语,竟然就逗笑了边检人员,被成功放行。在美国,闹别扭的儿子在公路上乱走,寻找儿子的爸爸误闯民宅。先不说非法入侵,被美国居民发现的爸爸,神奇地操作着全英文的系统,帮外国人修好了汽车,和人家称兄道弟。《带着爸爸去留学》遭到海外留学生们的强烈批判。“剧情毫无逻辑,编剧明显没出过国,几个人在屋里全凭臆想。我们留学生过得很辛苦,才不是天天逃课谈恋爱。”现在很多国产剧集,时常被观众吐槽“降智”。各种没有常识,不符合逻辑,人物分裂的桥段频出。不管什么题材的剧,最后都会变成无脑爱情剧。《甜蜜暴击》中,鹿晗饰演的明天是一个大学生。上课时,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追击问题,全班只有明天同学答出了小学数学题,并收获了全班同学赞美的掌声。



知乎上一位编剧网友做了这样的比喻:“剧本就像编剧的亲孩子,我们把孩子辛辛苦苦养大,结果被别人领走,断手断脚,在街上乞讨卖艺,路人看见这孩子还要骂你怎么把亲生孩子养成这样。”这个“别人”,就是各位投资的爸爸。编剧作为乙方,只能满足甲方的要求提交剧本,而制片方作为中间人,又要满足平台方的发行要求。此外,还要满足导演和演员的拍摄要求。据李芳说,平台方可能觉得剧本不适合市场,投资方觉得花费太高,大牌明星演员又觉得剧本不符合他们的形象,都会要求二次修改剧本。曾经就出现过这种情况,演员的经纪人认为角色形象不够吸粉,要求添加剧情。“有些编剧会选择跟组,有些就不会。跟组编剧和前期编剧团队不一定是同一批人,为了满足导演和明星的各种要求,跟组编剧们还会修改剧本。有的导演会卡剧情,少掉的、新增的剧情可能会显得人物前后矛盾,最后的剧本已经不知道经过几批人修改了。”李芳说。很多国产剧集都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比如高开低走、后期烂尾、人物角色的行为逻辑前后不一致等问题。一位业内编剧刘蓉总结到,出现各类问题,无外乎是资金投入不足、剧本经过多次修改、制作周期短和编剧水平不足等原因。例如在《斗破苍穹》电视剧中,被原著粉们广泛吐槽的“斗气化马”。在原著中,斗宗强者们越过大雪山使用的是“斗气化翼”。本应该华丽飞过去的大场面,在电视剧中变成了一群人浩浩荡荡骑马而去。原著粉们戏称为,“斗气化马,恐怖如斯”。战力值成谜、武打戏草率、特效五毛,原因汇聚成两个字:省钱。

而另一些“人格分裂”型国产剧,常出现在各类都市爱情、武侠仙侠题材中。塑造失败的角色,总给人一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感觉。对于这个问题,刘蓉给刺猬公社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曾经写过一个短剧的本子,制片方请来两位导演,一位是做后期的,一位是抖音短视频的运营者。本质上,他们都不理解戏剧创作,算是外行。提交了剧本后,两位导演随意修改,没有过问编剧的意见,改出来的剧本惨不忍睹,最后项目拍了两三集就搁浅了。“我作为编剧进行创作,起码要保证自己笔下的人物设定和背景要符合逻辑。但这个行业就是有很多外行觉得编剧很好干、门槛低,他自己也可以改本子,没必要问你。”她说。还有最后一种情况,由于资方的要求,项目制作周期可能很短,导致了“神剧”出现。编剧赵婷告诉刺猬公社,一个电视剧项目成型,一般是先交剧本大纲,再提交分集梗概,最后才是分集剧情。为了让项目尽快成型,制片方一般会跳过分集环节,先交三到五集剧情给平台方审核。而一旦平台方认可,制片方就会尽快把项目提上日程,让编剧尽早完成剧本创作。刘蓉提到,自己曾经参加过某编剧工作室的执行制片人助理岗位。由于项目周期短,一些编剧拖延交稿,导演又催得紧,自己作为助理也要临时顶上,帮着代写一两集剧本,酬劳另算。电视剧生产行业工序复杂,编剧恰恰是其中最没有话语权的一环。


这份声明发表在凤箫声动在起点连载的作品《归藏剑仙》的“本章说”中,没有激起很大水花。编剧行业内,署名权问题十分严重,甚至已经成为编剧界的共识。刘蓉说,网上在招的很多坐班编剧并不是真正的编剧,有些是枪手,意思是没有署名、帮忙代写、拿钱走人的编剧们,还有些工作是脚本编写、短视频运营。真正的编剧,很少在网上找工作,大多经人介绍。李芳告诉刺猬公社,有时,制片方找一个大编剧写剧本,而实际创作者可能并不是这个大编剧。有的大编剧会把项目“外包”给小编剧,小编剧也有可能再“外包”给更小的编剧。几轮转手后,制片方可能花了大价钱,却收到一个烂剧本。夸编剧不知道夸谁,同样,骂编剧也不知道骂谁。甚至有的编剧,连被骂的权利都没有。每年虽然有很多电视剧立项,但大多都半途夭折,能拍出来的少之又少。刘蓉称,自己写过三四个电影大纲、一个舞台剧、两部电视剧、几个“IP 开发”的原创小说,但一个都没有拍出来。“做编剧心态一定要好。本子写出来,资方不一定投,投了也不一定拍,拍了也不一定能播,播了也不一定能火,火的时候不一定署你的名。”她说。李芳也提到,自己认识一位编剧,写了很多年,才有一部能署名的剧集播出。很多参与的项目在剧本大纲状态就因为资金或其他问题搁浅了。有的编剧运气好,入行就跟了大导演,有了名气、身价涨了、也好接活儿了。而更多水平不差的编剧,项目黄掉了、资金短缺了、拖欠工资的,什么都有。谈到编剧的收入,编剧一般是按项目阶段拿钱的。签完合同后,制片方会支付十分之一的总稿酬,然后根据大纲、分集剧情提交,分阶段给钱,一集在3-10万不等,钱交给工作室,再分给小编剧们。另外,也会出现拖欠尾款的情况。在一次次挫败中,很多编剧已经心态放宽,能拿到一个阶段的薪酬,已经算成功了一步。“电视剧制作中,编剧的能动性很低,周期短、公司逼得紧,编剧连自己的生活都没有,根本写不出有思考性的内容,实在交不上稿就只能去参考、去抄别人。”刘蓉说。比起创作,编剧这个职位,更像个打工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