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季有15.5万余人在豆瓣打出了9.1分的高评分,不是小众的口碑狂欢,而是多数观众用评分表达的一种认同。第二季刚刚更新,截至目前以9.2分刷新了上一季的评分。当然,在豆瓣评分尤其是海外作品评分整体“通胀”的当下,评分也并不能真正说明什么,但评分背后庞大的群体却意味着不可被忽视的真实个体与他们的真情实感。英伦式颓废的丧系青春,是对本剧精准的概括。近年来,鸡汤喝腻了的观众越来越偏爱“致郁丧系”作品,生活五毒俱全,如何带“毒”生活才是能够撬动他们关注的点。正因此,动画片《马男波杰克》凭借各式颇具后现代解构意味的“哲理名句”频频出圈:“人生总是如此,你要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却得不到;要么得到了,可是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我们不过是亿万年宇宙中的转瞬即逝。”“生活就是到处碰壁。”“爱到最后,要么伤人,要么受伤,有什么意义呢?”……

英国人玩转黑色幽默独有一套法则,他们的脑洞之于欧洲,或许就如同日本人在亚洲。《去他妈的世界》《伦敦生活》皆是这种风格极强的“丧萌”式剧作。所谓“丧萌”指的是“丧到深处自然萌”,“丧”也不止于宣泄,总能唤起你心中的某种情感。这种以恶毒为表、温暖为里的小短剧,精准戳中了当代年轻人微妙的心理状态:“在反思中犯错,理智地堕落,当困难没法克服时,他们沉迷于自己的清醒”。而青少年的叛逆与撒野,甚至是带有“中二”气息的对抗世界,并不同于满涨的国产青春,《去他妈的世界》所展示的是惨绿又干瘪的青春开出的一朵小绿花,却成为无数观众的解毒剂。两年前第一季播出,剧中17岁的James自认为是一名精神变态者,他冷血无情喜爱杀生,原本计划杀掉接近他的叛逆少女Alyssa,但两人的合拍让他决定推迟杀人计划,跟她一起离家出走开始公路旅行……两位青少年用白眼和臭脸,带着无数观众在8集160分钟的时长里“短暂地对抗了世界一小下”。 “我们离开这里吧。” “去哪儿?” “随便。”“在路上”的公路+青春,带有明显的电影《邦妮和克莱德》的影子。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世界青年反叛诉求的公路片类型,随着文化语境的变迁,“抵抗”与“治愈”的诉求此消彼长。《去他妈的世界》中的“离开这里吧”,更像是一场摆脱沉闷、烦躁生活的“说走就走的旅行”。但“逃离”总有“归时”,在路上的状态一如青春期,不能永远是进行时,时间的指针总会跳到过去完成时。如果说第一季的主题是叛逆与出走,那么,第二季的主题正是救赎与回归。反叛之路到救赎之路的转变,在这里被“成长”这一命题连缀起来。


当然,这个故事之所以动人的原因还在于,它展示了一种非典型的爱情故事,一个无限趋于理想范本的亲密关系,或者说更能为今天的观众识别的:CP(couple)感。James与Alyssa身上的相似与互补,让他们惺惺相惜,成为并肩走出荒野的盟友。当James说通过Alyssa,他终于对这个世界有感觉了,这里的感情单位不再是个人,而是他们的关系,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CP。这种状态说新是新,但又有似曾相识的熟悉感:王小波说,“我的勇气和你的勇气加起来,对付世界总够了吧。去向世界发出我们的声音。我一个人是不敢的。有了你,我就敢”,江南也写下过,“这一路上我们将不彼此抛弃,不彼此出卖,直到死亡的尽头”。

本文系独家原创内容,作者:韩思琪 编辑:罗皓菱。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