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文学类型中,科幻文学是较为年轻的一支。但科幻文学的衰落却远远比老前辈们更加迅速。我想,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随着后现代社会的来临,科技从未离我们像现在这般那么触手可及,也从未像现在这般遥不可及。一方面随处可见的信息科技产品,让科学的神秘性降低到无法引发人们幻想的地步,另一方面,现代科学的复杂程度,又足以让所有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这样一来,全民迷恋科学憧憬未来的时代不再,玄幻和魔幻这样更能提供天马行空的奇想的题材取代科幻,成为阅读者造梦的田园。
尼奥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生活仅仅只是一场梦而已,他做为一个机器人的电池一直过着依赖各种程序做梦的生活,程序可以让人类做各种各样的梦,甚至本来已经发生过的事情经过修改也会变成一个梦,比如特工们在尼奥身上安装电子虫时就使用了修改程序这一招。
电影制作本身来看,《黑客帝国》是一部极具品位的“平衡”之作。无论是其特技也好,故事来源也好,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原创意识;至于由此引发的多样化的深层思考,更证明影片本身的兼容性。简单的说就是,《黑客帝国》是一部具有多重特质的影片,所有特质都非第一次出现在银幕上;从这个意义上说,《黑客帝国》是一部典型的“拿来主义”电影:东西方的宗教、哲学传统,后现代的末世构想,漫画式的夸张画面,火爆的枪战场景,港式功夫,禅意对话……简直是个电影元素的大观园!可是,所有这些因素的组合却是精妙无比,不仅使得整部电影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也使得每一个借鉴的元素展现出独特的风格。看似多种风格的融合,并没有成为一团混乱的大杂烩,而是有机整合成为一道独一无二的娱乐大餐:不仅每个人都能品出自己喜好的味道来,而且每次品位都能发现令人惊喜的新味道!这才是《黑客帝国》的不可多得之处。
随着尼奥的觉醒,史密斯也觉醒了,他跟尼奥一样,不想再受到机器的控制,他同样在那三个问题上产生疑惑并希望能继续下去。这对机器产生了威胁,因为主角只能有一个,两个觉醒者对于试验的影响就变得更大而更不易把握了,他们的互动会使结果变得不确定,这不是机器需要的。所以机器最后仍然要消灭史密斯。只要尼奥产生了新的觉醒,史密斯的任务就完成了,就会被删除,他的基础程序里就有这个代码:凡有开始,必有结束。他临死时念出的这句话就是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