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17上海书展
图片说明:《五百年来王阳明》新书首发暨签售会场面火爆,众多读者排队等待签售。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8月17日报道,今晚,在上海书展主会场中央大厅,由郦波撰写的《五百年来王阳明》新书首发暨签售会举行。
王阳明的一生,是追求真理、不断自我完善的一生,他的发现是自悟,他的功德是救人。正因为如此,自阳明心学诞生以来,历史上许许多多多的杰出人物都将其奉为圭臬,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
今年是阳明先生诞辰545周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国诗词大会”文化嘉宾郦波教授新著《五百年来王阳明》,秉承“传统精髓,现代表达”的理念,以最短的篇幅、最精到的阐释,展现心学强大力量,揭示心学精华。
郦波:“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让闻者动容
从“百家讲坛”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再到如今的“中国诗词大会”,担任点评嘉宾的郦波,以生动幽默的讲解成为这些文化节目一大亮点。
已经写了曾国藩、张居正、戚继光、于谦和海瑞多部畅销书的郦波,为什么这次要写王阳明?他说:“王阳明真正打动我的,不是他经受残酷折磨而几近死亡的关头,也不是他为躲避追杀而诈死的逃亡经历,而是他忍辱负重、在遭到各种迫害的间隙追寻自我的努力,是他历尽劫波、功成名就后排除干扰听从良知的召唤决定魂归故里的悲壮之旅……临终前一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告白,尤其让闻者动容。”
大数据时代的心学价值:知行合一没有终点
人类已经开始进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知识在爆炸,世界在急剧改变。面对这一空前挑战,人能否继续保持自己的主体地位,人怎样才能正确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主导这一伟大的变革?阳明心学“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智慧或许是一剂良方。
王阳明“致良知”坚信,人人心中皆有良知,人人皆是圣人,人的内心与生俱来就有大智慧、大善良,找到自己内心的光明,找到这个良知、良能,就能放出巨大的能力。然后通过“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合一没有终点,是一个“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过程。“知行合一”归一处,这个“一”就是致良知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