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

揭秘港台娱乐圈“钱”规则 身价渐跌内地抢饭碗

字号+作者:容行天下 来源:容行天下2017-08-07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伊能静长期留在北京发展俗语有云: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谁想到呢,一场SARS会成为中国影视发展史一道浓重的分割线。SARS肆虐后,香港整个娱乐业都开始走下坡'...

伊能静长期留在北京发展

俗语有云: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谁想到呢,一场SARS会成为中国影视发展史一道浓重的分割线。

SARS肆虐后,香港整个娱乐业都开始走下坡路,过往被香港演艺界人士引以为傲的“香港制造”忽然就变得底气全无。那边厢,内地演艺界人士在和香港方面的合作变得紧密后,通过认真学习钻研香港方面具体的拍摄手法和表演模式乃至复杂的造星工程最后到宏观的制作理念和娱乐运作模式后,确确实实见了世面、开了眼界,影视行业有声有色地蓬勃发展。内地,有丰富的外景资源,有大量廉价的群众演员,有实力彪炳的投资商,国家也大力扶持娱乐产业,影视城的建设规模庞大……要拍戏,不到大陆还要到哪里!

于是,“大规模挥军北上”成了港台艺人的共识,过气的,正当红的,还是新星新秀的,是人都想在大陆这里无限大的市场里分一杯羹,很多艺人,干脆就在内地买房子长住,以此为家了。如今,无论是广告代言,还是商业走秀、

电视剧电影作品拍摄、电视台综艺节目,处处可见港台艺人忙碌的身影。然而,内地资深制作人杨文杰、贾云等人却认为,其实现在还不是港台艺人到内地发展的高峰期,未来一两年将会有更多港台明星涌向内地。杨文杰透露,现在便有很多香港公关公司向他推荐很多香港明星,拜托他洽谈内地活动事宜,其中更多的是香港影视界的“闲置资源”,诸如过气明星。

港台演员进军内地史

来得早的,大发特发

时间:上世纪90年代中

最早一批邀请港台演员拍摄内地电视剧的,不能不提到邓建国此人。邓建国创业的老搭档、现任巨星影视副总杨文杰告诉记者,1996年开始,当时的民营影视业龙头老大巨星便开始邀请香港明星到内地拍剧,其第一部邀请香港明星拍摄的电视剧便是《珠江恩仇记》,其中有任达华、汤镇宗、张敏等人。随后也邀请了关礼杰、温碧霞、温兆伦、古巨基、舒淇、黎姿等十多位港台明星参与剧集或者电影拍摄。

这些第一批来内地“掘金”的港台明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礼遇,而港台明星的回报也是极其丰厚。还以邓建国为例,他拍戏请来的香港明星,例如汤镇业汤镇宗兄弟,邓不仅让他们做演员,还让他们担当制片人之类的角色,“邓建国对卖片、经营之类基本上一窍不通,汤氏兄弟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这一部戏下来,香港明星的‘钱途’难以限量。”

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演员的身价内地也称得上是“前无古人”。据出品人贾云透露,当时请香港演员拍电视剧,二三线的演员大概两三万每集,一线的最起码要四万以上每集,但当时内地的顶级演员,最多一两万每集就到顶了,到内地拍剧的香港艺人片酬是内地演员的两倍。而杨文杰也透露,当时,一线香港演员平均八万每集,十万一集也有,而像陶大宇这样的演员,拍《风云岁月》时叫价十二万每集;至于二线港台艺人每集两万左右。比如其时温碧霞每集六万,古巨基一部电影片酬几十万,舒淇三万,黎姿三万,关礼杰三万,温兆伦四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