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

《武状元苏乞儿》当中的两个思想: 三十岁周星驰的高明之处

字号+作者:不知疯子 来源:不知疯子2017-08-07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1992年的电影,那时的周星驰三十岁,所谓三十而立,这个“立”在当时香港影坛打拼的周星驰和他的电影《武状元苏乞儿》中的苏乞儿身上都得到很好的体现,那一年'...

1992年的电影,那时的周星驰三十岁,所谓三十而立,这个“立”在当时香港影坛打拼的周星驰和他的电影《武状元苏乞儿》中的苏乞儿身上都得到很好的体现,那一年,也被影坛称作周星驰年,原因在于在1992年香港全年的票房排行榜前十名中周星驰占据七席,且前五名全部是他的作品,他也获得人生中的第一个影帝(亚太电影节最佳男主角),这便是周星驰的“立”,而在1992年的《武状元苏乞儿》中,周星驰饰演的苏乞儿从一个纨绔子弟最后苦尽甘来最终成为一个“人”,这也是“立”。时至今日,再回顾当年周星驰的《武状元苏乞儿》,依然能够感受到这部电影将人生和电影结合孕育出来的艺术的蓬勃生命力。星爷的电影向来都是当年看让人捧腹心情舒畅,现在看却令人深思发人深省,原因就在于星爷电影所传达的思想主旨,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就是《武状元苏乞儿》电影中的思想。

武状元苏乞儿中的两个思想:

1.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苏乞儿最后成为丐帮帮主,打败赵无极救下皇帝,皇帝和苏乞儿有一段对话:

皇上:“你丐帮弟子几千万,你一天不解散,叫朕怎麼安心?”苏乞儿:“丐帮有多少弟子,不是由我决定,而是由你决定的!”皇上:“我?”苏乞儿:“如果你真的英明神武,使得国泰民安,鬼才愿意当乞丐呐?”

想必大家也对这段话印象深刻,这也许便是影片所要表达的思想之一,苏乞儿不计前嫌,带领丐帮救下皇上,击败以赵无极为首造反篡位的天理教,本身是出于对贫苦百姓的考虑,虽然苏灿并不喜欢当下的皇上,但如若恶人赵无极成了皇帝,必将民不聊生生灵涂炭,为了国泰民安,为了百姓不至于做乞丐,苏灿这才出手,不然苏灿明确表示和皇上没瓜没葛,和皇上连话都没什么好说的。不过周星驰的电影也只不过随便一点便成点睛之笔,如果过于解读反而适得其反,星爷的电影高明之处就在于点到即止,剩下的便留给观众自己附会。

2.做人。

苏灿成为乞丐之后在树下发呆,一个老乞丐念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走过来和苏灿尬聊,老乞丐为报当年苏灿打赏之恩,便问苏灿想要什么,苏灿回答:“我想重新当人”,老乞丐追问道:“怎么你不觉人自己像人么”。苏灿:“我一直都不算是”,老乞丐:“所以才会弄成这样,年轻人”。

之后大笑并连说两个非常好,这样的尬聊让苏灿很无语并且拒绝再和他废话,不过老乞丐在听完苏灿想成为“人”的表述后,将睡梦罗汉拳传于苏灿,苏灿后面才有了翻身的资本。苏灿此前身为标准的“官二代”,纨绔成性不思进取,混迹青楼寻欢作乐享尽人间荣华富贵,后面被打成残废逼吃狗饭尊严尽失,不过好在他虽然纨绔但生性善良,如若不是当年打赏乞丐种下善因,并在日后幡然悔悟,万不会苦尽甘来,所以做人,一定要且行善事,莫问前程,切记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