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

这职业杀手我还第一次见, 来自一部古怪的港片处女作

字号+作者:新浪网 来源:新浪网2017-08-09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1978年,彭浩翔5岁。母亲怀疑其患有轻度智障,欲送特殊小学。但后来,在智力测验中,医生却证实此人为智商达135的资优儿童。这个彭浩翔,在拍第一部电影之前,写过'...

1978年,彭浩翔5岁。

母亲怀疑其患有轻度智障,欲送特殊小学。

但后来,在智力测验中,医生却证实此人为智商达135的资优儿童。

这个彭浩翔,在拍第一部电影之前,写过影评,出过书。

写的小说《全职杀手》,还被杜琪峰改编成电影。

直到2001年,彭浩翔执导了个人长片电影处女作:

《买凶杀人》

那一年,彭浩翔28岁。

那一年,这部处女作技惊四座。

和童年高智商却被误以为是智障儿童这件事一样,这部处女作也很怪。

但却好看。

到今天,在咱的豆瓣上,有90000多人评价,评分高达8.3分。

本片的怪,第一个就体现在选角上。

主演:葛民辉,扮演一职业杀手,名为BART;

张达明,扮演落魄的电影人,名为李栋全。

BART这名字,实际上是本片的片头动画设计师的名字;

而李栋全,在业内更是大名鼎鼎的剪辑师,即使您不认识这个人,但他的作品您一定看过:

除了本片,还包括《投名状》、《如果·爱》,《志明与春娇》等。

其实,这两个演员都挺有才华的。

张达明我们都熟,诸多港片中都看得到他。

这个人能说会道,表演起栋笃笑也是颇受欢迎。

虽然个头不高,但演技不错。

《大内密探零零发》中,那拥有后宫佳丽却无福消受的皇上,那悲怆忧郁的小眼神,想必逗乐了很多人。

如果说让张达明演一个落魄电影人还说得过去,那么葛民辉演个职业杀手,咋一看就让人大跌眼镜了。

毕竟,葛民辉的形象偏喜剧,而且扮演的角色又多是傻傻,憨憨的。

但此人却很有才华,曾经就和林海峰组成了乐队,想必很多乐迷都还记得:软硬天师。

而他的才,也被冠上一个“鬼”字。

香港有一档交通路况节目,他在其中自称“马路天使”。

我们都知道这种节目一般是乏味的。

但是在葛民辉做来,却硬是将这样的内容折腾得痴头怪脑,搞得开车人热烈追捧。

于是,这两个看起来很怪的选角,在片中却搭出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甚至,这样的表演还是在彭浩翔认为张达明只是勉强背熟台词,不喜欢把创作用到角色上的前提下的。

看看这一段表演:

葛民辉忽悠张达明拍摄了一段杀人视频,此时张达明反应过来是真杀了人了。

于是,在车里,两人掐架,却刚好遇到警察经过。

此时张达明的表情,是带着对葛民辉的愤怒,又紧张地对警察赔笑,还郁闷自己怎么会被卷入这样一个局的五味杂陈:

至于旁边的葛民辉则是相反的对比。

气定神闲抽着烟,怪笑却又投入低告诉警察:

SIR,我们一时情难自控啦。

除了选角怪,电影内容也怪。

或者,这个怪我们换另一种解释。

罗大佑说过:

第一张唱片可以慢慢做,完全没有前面的负担,所有前面的年轻生命的积累都可以放在第一张。

而这样的形容放到电影处女作上,也成立。

这部《买凶杀人》,脑洞清奇,却并未不着边际;电影带着CULT趣味,那黑色幽默,却让人从头笑到尾。

一开始,就是葛民辉遇到了投资失败的雇主。

雇主没有尾款给他,而是要求葛民辉杀了他来抵债。

死于意外,可以为家人留下保险金。

但葛民辉却认为不能做赔本生意,遂让雇主自杀。

于是,整个背景出来了,加上当时的现实就是:

亚洲正在经历金融危机。

在这个背景下,葛民辉演一个职业杀手,反而就变得切合形象了。

这个杀手,不帅,不是刘德华那种很帅很酷的类型;

不算那种出来串场,然后烘托英雄人物的喜剧型杀手。

这个杀手形象,在港片中还是第一次见:

一个为了生活而奔波的杀手。

最近,我看《权力的游戏》时,突然想到龙母一路捡了那么多士兵,到底靠什么来管这些人的吃喝拉撒?

还有,乔峰初遇段誉,就阔气地请他喝酒,做为一个不偷不抢的乞丐头子,哪来的钱?

但在英雄人物中,这些事不是他们考虑的问题。

而彭浩翔则反其道而行,他设计了一段葛民辉与阿兰德龙的神交对话。

葛民辉:“龙哥,你这么酷,我真是佩服你!”

阿兰德龙:“干嘛佩服我?要装酷多容易,你见过我吃饭没有?”

葛民辉:“你不讲我还真没注意到,你在戏里面只抽烟啊。”

阿兰德龙:"可不是?不吃饭,就可以想扮多酷有多酷,但我可佩服你,现实的世界你才算酷。"

葛民辉这个杀手,生活化到什么程度呢?

他不再浪迹天涯,四处漂泊,而是有个美丽但会花钱的娇妻,家庭开支惊人。

偏偏这个世道,生意不好。

杀手也是人,也要吃饭养家糊口。

所以,葛民辉干了件对于杀手来说很不酷的事:

到处打电话问人需不需要杀人,拉业务。

杀手业务员。

其次,一个娶了老婆的杀手,依然要面对难缠的岳母。

岳母打麻将输了,不想给钱,于是让女婿帮她杀了债主。

这段戏也是搞笑至极,杀人这事,落入生活化后,只不过是岳母在餐桌上教训女婿的事件而已。

人家张太太的女婿,是卖车的,仅是张太太说搭公车挤迫和肮脏,马上就送了一架名贵房车给他。

我现在又不是要他买名贵房车,我只是叫他杀人的时候,顺手多杀一个而已。

他是能多用多少子弹,那子弹能值多少钱?

这是一个潇洒不起来的杀手。

另外,还有一段小丑觉得很搞笑的。

葛民辉回答岳母,我只是想在淡季的时候再帮你杀人嘛。

旁边张达明凑过来问:

这个行业也有淡季?

葛民辉回答:有,正月初一!

所以,本片依然有杀手杀人,依然有仇家买凶这等情节。

但是在彭浩翔的怪招下,这个杀手变成了一个普通人。

他,只不过是一个干着杀人工作的自由职业者。

而那脑洞,还为杀手这个行当设立了竞争对手。

时代变了,杀手也要讲营销。

葛民辉的对手就推出了积分制度:

雇佣我一次,就给你盖一个章;盖满XX个,可以享受X折优惠;盖满XX个,可以享受免费服务一次。

客户呢?买凶杀人也不再遮遮掩掩。

反正都是一群无聊的富婆,吃饱了撑的,在彭浩翔的镜头下,则更为荒诞化。

富婆已经不再满足于杀了仇家了。

而是要求葛民辉把杀人的过程拍下来,供她事后回味。

于是,葛民辉不得不为客户提供拍摄的增值服务。

来个串场片段。

葛民辉买摄影机时,用杀手的本能,装枪的手法试摄影机,用时3.6秒:

好了,在彭浩翔的镜头下,市场竞争是激烈的。

由于一个人既要杀人又要拍摄,结果拍摄效果很糟糕。

葛民辉得到了客户的差评。

由此,引出了张达明的角色,彭浩翔竟然把杀手和落魄电影人给结合起来了!

话说葛民辉找到纽约大学导演系毕业的张达明,忽悠他做拍档,帮他拍摄杀人片段。

这样一对组合,就构成了本片的英文片名:

You shoot, I shoot。

你(开枪)杀人,我(开摄影机)拍摄。

而在张达明这条线上,彭浩翔又涮了一把电影圈中的粗制滥造现象。

一个拍色色片的剧组,一名为了圈钱,不管电影质量的导演;

一名混吃混喝,想着揩女主角油的兼职;

还有一名当红却猥琐的主演大哥,成了剧组的核心。

而张达明这个专业高材生,却沦落到这样一个色色片剧组做小工。

有才华的人,却没有机会。

但在葛民辉和张达明搭档后,这个组合却颇受客户欢迎。

因为,张达明对于杀人这事的拍摄要求极为严格。

场景要到位,采光要好,拍摄过程还要兼顾人物反应。

做起后期,更是用专业手法,剪出了一部融合特写,慢镜头,蒙太奇等手法的:

杀人短片。

搞笑的是,本片关于电影的梗很多。

例如张达明的第一部杀人短片,那片头设计则仿了“嘉禾”电影公司的片头,背景音乐则直接照搬该公司音乐。

另外,这短片的片头还出现了我们基本看不到的片头防盗版声明。

搞笑的是,这个声明是张达明从其它片子里面截取过来的。

这个盗版声明,本身就是盗版。

可讽刺的是,张达明的电影才华,却因为这样的片子,得到了肯定。

《买凶杀人》的结局,在电影中算比较长的,差不多有30分钟。

可这还只是彭浩翔原来对于结局构想的一半。

原先彭浩翔为这个结局写了有大致20页的剧本。

结局的主线是:

洪兴老大蒋先生去世,手下约定:谁杀了仇家双枪雄,就让他做当家。

这事经由几个扛把子踢皮球后,不得已落到了标哥身上。

于是,标哥找来葛民辉和张达明的组合,要求他们:

在双枪雄的生日宴上杀了对方,并拍摄下来,同时,短片还必须出现一句台词:

是洪兴标哥叫我来杀你的。

又加入了另一个荒诞情节,不仅涮了《古惑仔》,还涮了一把电影行业。

行动当天,因为市场竞争,葛民辉和张达明没有完成任务,双枪雄却死了。

这时候,电影业的游戏规则来了。

葛民辉找标哥报告情况后,引来张达明一阵骂:

拍电影第一大原则就是,无论现场进度发生什么事故,都不能通知老板。

另一个规则,如何补救?

很简单,找来替身,重新布景。

补拍!

这下子,彭浩翔又涮了一把不专业人士干扰专业电影人的梗。

黑社会来当群演,一个个表情不到位。

标哥(老板)的介入,则到最后替掉了短片主角:杀手葛民辉。

还有那名专门捧老板马屁的监制,则是不断出馊主意,一次次地叫停拍摄。

拍老板马屁是这样的:

替身自己加了一句台词“蒲你阿么”。

标哥说了句:“对了,双枪雄跟我说过,他是潮州人。”

于是,监制接上:“这句正点,充分反映了潮州人的性格。”

可标哥话锋一转,又说了句:“但我认识他十多年,从没听他讲过这句啊。”

监制立马再转风向:“潮州人的确不需要常讲脏话的,把这句删去。”

因为标哥觉得模仿吴宇森放白鸽很酷,所以监制不管场景在酒楼,就要加入白鸽。

厨房找来的鸽子是灰色的,剧组直接喷上白色涂料,将灰鸽活生生染成了白色。

一次次观众看起来搞笑,但导演心酸的情况下,最终导致:

弱势导演张达明被监制要挟,不再有拍摄话语权,再被老板炒了鱿鱼!

就这样,一部荒诞的《买凶杀人》诞生了。

这样荒诞的故事中,彭浩翔不仅用这样的手法讲了生活的不易。

还描述了在这样生活下,依然努力生活的杀手葛民辉。

依然不放弃梦想的电影人张达明。

以及努力拼搏的岛国色色片女优。。。

而在影片的最后,彭浩翔却给了两人一个梦幻般的结局。

张达明扮演的导演,最终获得了金像奖的肯定。

葛民辉扮演的杀手,最终成为了偶像阿兰德龙那样的人物,在电影里面扮演酷酷的,不用考虑吃饭问题的独行杀手。

片尾,有一段张达明拿金像奖,走红毯的戏。

那段戏是偷拍的。

那是1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金培达(本片配乐)获得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

于是,谷德昭让张达明拿着金培达的奖杯在红毯上走一下,表现出那种兴奋。

而谷德昭本人,则拿着DV在旁边偷拍。

本片成于2001年,那时候香港电影已经走下坡了。

再看这一段的时候,我想着如果香港电影真能像片中所说,坚持就能再焕发生机就好了。

可是,那时候,离香港电影需要《无间道》救市,也就还有2年。

我又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