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22日报道 美媒称,作为全球民用无人机行业龙头,总部设在深圳的大疆创新迎来了一位新的“驾驶员”,总之至少是一位新的“联合驾驶员”。
据美国财富中文网8月14日报道,这家生产出“精灵”和“御”等热门无人机的厂商宣布,已将电子产品行业资深高管罗镇华任命为公司总裁,接替大疆创始人汪滔负责日常运营。
报道称,汪滔是无人机爱好者,2006年在香港的学生宿舍里成立了大疆创新。他仍是公司首席执行官以及最大股东(持股远超其他股东),并将继续监督大疆的产品开发。大疆的高管指出,罗镇华升任总裁体现了汪滔返回实验室的意愿,他想重新定义并扩展大疆的技术,而技术正是大疆成为全球最大无人机厂商的根本因素。
汪滔在任命罗镇华的公告中表示:“大疆目前在全世界有超过1.1万名员工,在全球17座城市设有办事机构。随着全球业务的不断扩大,我们需要在经营方面增强管理团队的实力。”
主要市场在海外,国内市场发展迅速
参考消息网-出海记记者了解到,大疆的主要市场在海外,其中北美和欧洲是最重要的两块,但近年中国市场发展迅速,与海外市场份额的差距已大大缩减。
截至目前,大疆全球市场排名前三的地区分别为美国、欧洲和中国。
大疆在全球多个地点设立办公室,负责地区性市场营销、销售支持、客户服务、物流等事宜。目前除深圳总部外,在北京、上海、香港、东京、洛杉矶、旧金山、鹿特丹、法兰克福等地有办事处。
大疆在海内外与北美、欧洲、中国的顶级电子连锁零售大卖场合作,如:Best Buy,Media Markt,国美、苏宁等,将大疆产品以完美形态呈现在世界各国消费者面前。
除此之外,大疆的一些跨界合作也引人瞩目。以与苹果公司合作为例,2016年3月起,通过与苹果公司建立首批独家零售合作关系,大疆产品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精灵4得以在全球逾400家Apple Store零售店与消费者见面,令他们可在第一时间体验到大疆产品的超凡设计与先进技术。
大疆“走出去”的未来与挑战
谈到海外市场发展,大疆相关负责人对参考消息网-出海记记者表示,未来,大疆将一如既往专注技术研发,让无人机更智能、操作更简易、性能更稳定、飞行更安全;同时,以挖掘民用无人机更多的创新性引用场景为目标,将无人机技术更广泛、深入地运营到农业植保、安防、工业巡检、野生动物保护等行业中去;另外,继续发力于无人机普及教育,一方面通过大疆新飞手训练营等线下活动,面向大众普及无人机的基本知识、强化飞行安全意识,另一方面,进一步发展以“慧飞”为代表的无人机培训品牌,继续优化课程,为各行业培训更多合格、专业的飞手,促进无人机的行业应用发展。
虽然大疆在海外市场占有很大份额,但仍然会面对一些拓展阻碍和挑战。据参考消息网-出海记记者了解,由于各国在政策法规、消费者习惯、行业基础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因此,如何整合公司资源,合理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个国家消费者的购买、使用以及服务体验需求是海外业务拓展运营管理需要面对的一个难点。
未来,大疆会在本地化队伍的建设、渠道管控力度和售后服务这几个方面发力,为全球各地的用户提供更加优质、完善的服务。
除此,行业应用级无人机发展也面临巨大挑战: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相对持续的标准基础平台,并快速适配不同行业应用需求。由于目前无人机技术的迭代非常快,因此开发这样的基础平台需要建立在对用户需求有强大的引导能力、对技术发展路线具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目前,大疆从飞行平台、负载、软件、服务和培训这五个方面去打造、发展这一标准基础平台,更大化发挥无人机在行业应用的优势。
立志从海外“回到”中国
参考消息网-出海记记者获悉,与很多中国企业立足国内市场然后“走出去”不同,可以说,大疆的品牌和产品是先在欧美市场获得认可,再“回到”中国的。这奠定了大疆从一开始就立志成为国际企业的基调。
大疆在推出精灵系列无人机之初,就将产品送到了好莱坞和硅谷,让影视行业、科技行业的意见领袖们尝试使用无人机。大疆的产品能同时运用于生活和工作,让使用者的视野从二维世界上升到三维,很快获得来自全球消费文化和科技界顶尖人士的青睐。公司借此迈出了全球布局的关键一步。
此后,大疆无人机陆续出现在热播美剧和电视节目中,既有参与制作又有产品植入。工作和拍摄以外,许多好莱坞和硅谷明星、大佬们也成为大疆产品的首批粉丝和种子用户。2015年上半年,大疆和美国广播公司(ABC)的摄制组一同前往冰岛,进行了无人机航拍直播火山喷发,那一期的《早安美国》节目成为了大疆在美国品牌宣传的一个里程碑。目前北美市场占据大疆全球销售额的近一半。
未来,大疆将继续发力消费级无人机和行业应用无人机两个领域,以期将大疆顶尖的无人机技术带到全球范围内的各个领域之中。
出海记|日媒:无人机进入服务市场竞争阶段 大疆面临挑战
参考消息网8月9日报道 日媒称,深圳聚集着300家无人机制造企业。其中,处于压倒性优势地位的是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由首席执行官汪滔在2006年创立,如今掌握着全世界民用无人机市场70%的份额。2016年公司销售额达到100亿元人民币。
据《日本经济新闻》8月3日报道,大疆公司总部在内部装饰上以白色为基调,营造了非常明快的氛围,有些风格与美国苹果公司的设施相似。实际上,大疆也被称作“无人机界的苹果”。然而,相同的还不只是形象战略。
大疆公司日本法人代表吴韬说:“本公司是全球制造。”
大疆无人机的生产和研发中心是在电子器械工厂聚集的深圳,同时大疆在美国帕罗奥多有一个研发中心,聚焦在SDK(软件开发者套件,是一种拓展无人机应用的开发者接口——本网注)开发上。大疆在日本东京的品川站前设立了分公司,从总部设在附近的索尼和尼康等公司招募了约70名技术人员。公司将这里定位为相机的研发基地。
垂直管理型的商业模式和全球分工体制也像苹果公司的风格。与苹果一样,大疆的势头也非常迅猛,迫使世界前三强的法国派诺特和美国三维机器人公司裁减人员。大疆一家独霸的色彩越来越浓厚。
很多观点认为,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预计在2020年左右达到1万亿日元(约合90亿美元);而美国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预测,可用无人机代替的服务市场预计有1270亿美元。
报道称,围绕无人机的竞争,最初聚焦于用来满足兴趣爱好和制作影像作品的产品,大疆几乎处于垄断地位。接下来的第二阶段是服务成为主体,市场规模和应用范围无限扩大。
利用无人机提供土木测量服务的日本Terra Drone公司董事长德重彻说:“顾客需要的不是无人机本身,而是用它来解决问题。”他已经切实感受到了竞争重心的变化。这家于2016年成立的公司已在国内外设立了多个分公司。
随着少子老龄化、劳动力短缺,日本政府支持无人机在农业和运输业的应用。如何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完善旨在培育市场的规则成为当务之急。
另一个课题是支持具备高自主性技术和理念的新兴企业。天使投资人千叶功太郎今年6月新设立了专门针对无人机的基金。他认为,按照日本现状,即使无人机领域存在有潜力的新兴企业,也缺乏可以注入的资金和对核心技术的支持。
曾作为日本顶梁柱的电机产业经历过从卖产品到卖服务和解决问题的业务转变。使用无人机的服务竞争虽然越来越激烈,但日本可以借鉴过去的经验和教训。
(2017-08-09 15:23:45)
大疆在世界移动大会展示无人机通信应用解决方案
人民网上海6月30日电 在6月28日开幕的2017上海MWC世界移动大会上,DJI大疆创新(简称“大疆”)上展出了全新的SkyCells通信应用解决方案,获得业内广泛关注。
在本次大会上,大疆创新展示了它与代理商中睿通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SkyCells无人机载干扰排查系统和SkyCells通信巡检系统。两款系统大幅提高了网络优化与维护环节的工作质量与效率,解决了目前信息通信行业的痛点。
目前,网络公共环境日趋复杂,一些密集城区私装信号放大器等干扰源,成为运营商亟待解决的难题。而依靠人工排查的传统作业方式,无法迅速、准确地查明隐蔽的干扰源。此外,依靠传统人工爬山巡检山区基塔,容易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且时间跨度长。
据了解,SkyCells干扰排查系统是“会飞的频谱仪”,具有三大优势:
一是将频谱仪设备与飞行平台深度融合,可以自主进行无人机数据采集,具有多项专利算法分析信号,续航时间达28分钟,频谱仪数据传输距离1公里,传输时延低于20ms,频谱仪软件界面丰富。
二是精准,该系统具有通过空间遍历巡检,三线定位,地面站实时显示干扰信息,实时高清图传等特点。
三是高效,系统可快速定位干扰源,比传统人工作业提高3至30倍效率。干扰排查后,受干扰基站小区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指标提升5%至10%。
SkyCells通信巡检系统包括无人机,智能地面站与云服务平台。该套系统配置了禅思Z30远摄变焦云台相机,可清晰识别设备标签、天线馈线接口、卡件及杆路编号等细节,实现安全精细巡检。即便是偏远山区、灾后倒塌、物业受阻等复杂场景也可实现安全、高效、零阻挠巡检,智能地面站可控制无人机自动巡检基站与光缆设施。云服务平台可统一管理基站巡检报告。审核人员只需一台智能手机就能掌握全网基站现状,实现规划区域地貌还原,快速查看基站现场是否有空余杆塔,覆盖环境是否阻挡,核查楼宇天面空余资源,快速锁定选址位置。工作人员可通过无人机快速完成杆塔资源摸查,检查设备老化隐患、光缆盘留情况、线路路由障碍等日常巡检。
大疆创新副总裁徐华滨表示:“大疆希望用无人机提升人们的工作效率,全新的SkyCells通信应用解决方案的问世,为通信行业带来了强大工具,我们期待看见它在这个行业应用中创造出全新的价值与工作方式。”
大疆方面介绍,SkyCells干扰排查系统已在广州市海珠区大塘街成功完成测试。广州市海珠区大塘街是一个城市居民聚集区,基站周边主要是居民区,靠近学校,人流量大,房屋密度高。站点附近信号受到严重干扰导致该区域部分用户通话困难,严重影响用户感知度,为获得良好的信号体验保障,干扰亟需排查解决。
排查人员首先获取网管后台基站数据,初步判断干扰小区。然后利用SkyCells干扰排查系统执行无人机区域遍历巡检,并用专利算法软件分析测试数据,输出2D干扰分布地图图层,定位高干扰区域。再利用无人机执行三点自旋测试,通过地面端检测软件配合,用三线定位法快速有效确定干扰源所在大楼。最后在无人机高灵敏度频谱仪表、定向天线、成熟的控制平台和高清摄像头的辅助下,仅用两个小时就能准确查找到干扰源,效率提高将近60倍。
通过SkyCells干扰排查系统将频谱仪设备融合在无人机,可创新性实现空域信号测试。排查人员在手机端设定飞行路线,地面端远程操作及实时分析干扰,可快速定位干扰位置,通过无人机实时图传,快速找到干扰源。
(2017-06-30 16:12:01)
大疆创新董事长李泽湘:大疆和汪滔只是一个开始
15年前,李泽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时候,他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副教授,在科大有一间小小的办公室,他担任董事长的固高公司创立刚3年,还在起步阶段。
15年后,重访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他创办的港科大机器人研究所已经占了一层楼,有人称他“无人机教父”——横扫无人机市场的大疆创新总裁汪滔是他的学生,他是大疆的董事长。他依然坐在一间小小的办公室里,以略带湖南口音的普通话侃侃而谈,介绍他参与发起的香港科技创业平台暨青年创业服务系统HONGKONGX。
作为“海归派”中的先知先觉者,李泽湘驻足香港已经25年。这25年,他做了很多事,固高、大疆和HONGKONGX是其中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这25年,他也可以说只做了一件事----让科研成果走出校园,走出实验室,走向广阔的市场。
创办固高:从“广东农民运动控制讲习所”开始
1992年,李泽湘正式加盟香港科技大学,创办数控研究实验室及自动化技术中心并担任主任。此前,他的经历堪称励志。1979年,年仅17岁的中南矿治学院(现中南工业大学)新生李泽湘获选公派赴美留学,接下来是一连串难忘的“第一次”:第一次到北京、第一次坐小轿车、第一次坐飞机……。1983年,李泽湘作为优秀毕业生获卡内基-梅隆大学电机工程及经济学双学士学位,后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继续深造,分别于1986年和1989年拿到电机工程与计算机硕士和博士学位。
“之所以选择香港,因为这里毗邻内地,可以做我想做的事。”当时,研究人工智能的李泽湘最想做的事,是成立一家企业,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商品。1999年,机会来了,深圳市政府、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三方携手创建深港产学研基地,以促成两校的科研成果在深圳实现产业化,项目启动仪式上需要双方有公司签署入驻,有人找到李泽湘,固高科技有限公司仓促问世。
固高的英文为“GOOGOL”,一个数学术语,10的100次方,“一个天文数字”,创意来自李泽湘的妻子,一位数学家。今天,固高已是中国最有影响的运动控制公司,占有国内市场50%的份额,产品销往全世界。“起步阶段还是很艰难的,市场还没有准备好,产品推广一度限于停顿,只能卖些教学产品。”但固高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们办了很多期培训班,为企业培训运动控制技术人才。“我们戏称为‘广东农民运动控制讲习所',好多珠三角制造业的老板原来都是种田的农民,办企业的模式基本上是三来一补和来料加工,从国外拿订单、买设备,招一批廉价的打工妹或打工仔,利用中国较低的运作成本运营生产。但中国企业不能总是买设备,未来必然要发展自己的设备产业,需要有设备制造的核心技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机器控制系统,通俗地说,就是机器的大脑。”李泽湘说。几经努力,固高将整个珠三角的产业链从终端产品制造延伸到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和与之配套的运动控制产业,为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基础平台。如今,应各地方政府的邀请,固高还走出深圳,在上海、重庆、长沙、芜湖、江门等地,与当地政府和高校合作,培养人才。
关于财富:我和汪滔的生活没什么变化
“通过创办固高,我对于产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或者学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有了深刻认识。大学研究必须对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才能显现出大学的意义。大学里最重要的成果应该是学生,而不是论文。”基于这些体会,李泽湘在港科大开设了两门新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动手、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和工程意识,后来名动江湖的大疆汪滔,就是其中一门机器人比赛与设计课程的本科生。
“过去的讲课模式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做作业,再考试。在这门课上学生要动手,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背景的学生要经历从概念学习到做出机器人原型机去参加比赛的过程。在八个月魔鬼式的训练中,他们熟悉了机械、电子和软件系统的设计,更学会了团队合作和良好的沟通技巧。为了取得好成绩,必须迭代他的设计,做一个版本又一个版本,在错误中学习,为此他们必须到深圳采购零部件,从而了解熟悉深圳的产业链。
“这门课汪滔修了两次。毕业设计时我问他能不能做一个运动控制的项目,他说他从小对航模感兴趣,想设计一款航模自动控制器。不过他毕业设计的时候并没有演示成功,后来,我又把他招来做我的研究生,再给他多一点的时间完善。他一边读研一边在深圳注册了一家公司,卖点控制器给外边的发烧友。”在这个李泽湘轻描淡写的过程中,他为汪滔提供的不仅有资金支持,还有人才的支援。
那时,李泽湘与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合作,创办了控制与机电工程学科部,从2004年开始招生,每年50个,7年培养了350多个学生。李泽湘以一种新的模式培养这些人,鼓励他们创业、动手,到外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些学生后来有的自主创业、办了几十家公司,有的成为很多大公司的骨干。“当年汪滔成立公司后,雇了一些人,后来那些人都跑光了。他找到我,我从哈工大深研院找了一些学生帮他干,有的学生毕业后就到大疆工作了。二三年后,公司就起来了。”
大疆成功后,汪滔跻身亿万富豪行列。作为大疆董事长的李泽湘如何看待财富?“现在我和汪滔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变化,以前怎么过现在还怎么过,钱只是让我们更有资源做自己想做的事。”
“其实我也有创业失败的案例。和大疆同时期,还有几位哈工大深研院学生创立的一家公司叫比锐,和大疆在同一个楼里,做半导体封装设备,最后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很多,上过很多当,欠了很多债,最后还是我来帮他们收拾残局。”
2014年11月,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在东莞揭牌,由李泽湘团队负责整个机器人基地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创办这个基地的初衷,是因为李泽湘看好这种模式的发展潜力。有一批基础扎实受过良好训练具有国际视野的年轻人+珠三角产业资源+导师们的行业经验与国际化的资源,打造一个平台帮助更多有梦想的年轻人实现梦想。“这是一个孵化平台,希望能把香港、内地乃至全球的创业者聚集到松山湖,帮助和扶持他们,分享我们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打造一个世界级的机器人产业平台。相信10年或20年之后,这里将走出更多的明星高科技企业,大疆和汪滔只是一段历史的开始。”李泽湘说。
回到香港:我们能为香港做点什么
居港25年,李泽湘目睹了香港一路走过的风风雨雨。“其实,发展创新科技,香港与深圳当年几乎是同步的,但这十几年,深圳发展速度很快,香港有一些进步,但不够大。“2006年,在港的内地‘海归’人士成立了一个组织叫海学联,会员来自高教界、法律界、金融界、工商界、会计界和文化界等。我们这群‘港漂’一直在想,能为香港做点什么?”
2016年7月,类似于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的模式,李泽湘与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香港大学陈冠华教授发起,并联合香港高校科技界十余位科技大咖,共同成立“HONGKONGX科技创业平台暨青年创业服务系统”,以“基金+创业平台研究院+创业支持公益机构”的框架,运用“资本的力量”,将“超级教授”、“青年学生”、“科技创新”有机连结,运用香港科技领域顶尖教授的专业能力,引导在港青年创业,致力于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务实地帮助创业项目走向市场。
HONGKONGX启动仪式上,前特首董建华、现任特首梁振英、中联办主任张晓明都来“站台”。梁振英说:香港有“一国”和“两制”的双重优势,加上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希望香港的青年人把握好这个机会,善用两地的人才、资金、技术和创意,加强合作,共同探索海外市场。
2017年7月,HONGKONGX启动将满一年。“X是一个未知数,现在HKX的发展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快,我们有信心会改变香港的科技产业发展。”
“‘一国两制’是一个非常好的构想,粤港合作具有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现在国家又提出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对香港来说是重要的机遇。”李泽湘认为,今后数年里,制约深圳高科技产业往深层次发展的根本因素还是高等教育和基础研究的不足。与之相比,香港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优势突出,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在亚洲区排名前列,仅内地在港的优秀学生已有数万之多,此外,香港拥有宽松的环境、自由的信息通道和完善的金融、法律体系,如果能和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链优势结合起来,新硅谷的出现指日可待。
“当年,我们把考上大学、跳出农门称为知识改变命运。其实,知识改变命运,现在才正是时候,一个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可以带动和改变一个产业。香港要从过去的房地产思维、金融思维转向科技思维、创新思维,用我们的知识创造更多的机会给年轻人,这才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观沧海工作室 王尧)
(2017-06-19 09:59:01)
大疆哈苏联合发布全球首款1亿像素航拍平台
中新社深圳4月26日电 (记者 陈文)4月26日,全球民用无人机及航拍技术领导者DJI大疆创新与高端中画幅相机技术领导者哈苏(Hasselblad)联合对外发布全球首款1亿像素航拍平台,这标志着航拍新时代的到来。
航拍平台由大疆经纬M600Pro飞行平台、“如影”Ronin-MX、哈苏H6D-100c组成,将世界顶级民用无人机技术与1亿像素中画幅相机系统相结合,为高端专业用户打造顶级航拍体验。用户可使用DJIGOapp操作相机拍摄,强大的成像系统为摄影、搜寻、测绘等行业专业用户提供全新的航拍视角。
航拍平台使用大疆经纬M600Pro飞行平台,M600Pro采用六旋翼设计,配有强大的防尘动力系统、DJILight bridge2广播级一体化航拍图传、六块独立智能电池及全方位电池管理系统。还可选配高精度D-RTKGNSS导航定位系统,有效消除磁干扰的影响并提供厘米级的定位精度,飞行可靠性大幅提升,可满足商业、工业、科学等专业级应用需求。
哈苏H6D-100c是相机领域的一款革命性产品,配有53.4X40.0mm的1亿像素传感器,在暗光条件下,用户使用HC和HCD系列镜头依然能够得到出色的细节、色彩和色调范围。哈苏H6D-100c通过Ronin-MX搭载至M600Pro,Ronin-MX拥有强大的动力系统,让相机在飞行过程中保持稳定,呈现最专业的航拍表现力。
2016年7月,大疆与哈苏发布了第一款合作产品——由经纬M600飞行平台与哈苏A5D中画幅相机组成的航拍套装。哈苏是目前唯一与大疆进行合作的中画幅相机厂商,该1亿像素航拍平台是双方合作的最新产品,双方将继续整合优势技术,探索高端专业的航拍解决方案。(完)
(2017-04-26 21:55:01)
大疆发布无人机新品 满足不同层次客户航拍需求
中新网11月22日电 昨天,全球飞行影像系统的开拓者与领导者DJI大疆创新在北京举办新品见面会,展示了“悟”Inspire 2、精灵Phantom 4 Pro两款航拍无人机。这是上述两款产品自前一周在美国洛杉矶全球发布以来首次在中国国内公开亮相。
见面会上首先亮相的是精灵4 Pro。据大疆传媒CEO乔岩介绍,这款是在“机器视觉”无人机开山之作——精灵4基础上全面升级的飞行器,其搭载的航拍相机拥有1英寸、2000万像素的传感器和接近12档动态范围,强大的成像系统可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航拍需求。
乔岩说:“相当一部分航拍爱好者对画质有高要求,但又希望设备轻便,操作简易。精灵4 Pro的出现满足了此类需求,令他们能使用消费级航拍设备拍出专业级别的影像作品。”
此外,精灵4 Pro相较前作更加安全、稳定,得益于FlightAutonomy系统,该款无人机可精准悬停、导航、规划路线,前后感知距离提升至30米,且能感知三维空间环境;三对视觉系统组成的六目导航系统可以感知前方、后方及下方的障碍物,机体两侧也新增了红外感知传感器。“窄距感知”和降落保护功能令精灵4 Pro在复杂环境中的飞行和返航更加自如。
作为精灵系列无人机至今最为智能的一款产品,精灵4 Pro新增了“轨迹飞行”功能、多种跟随模式以及在指点飞行功能下的若干新增模式与功能。在见面会的后续环节中,大疆团队现场逐一演示了精灵4 Pro的上述革新技术点。
活动现场,大疆另一款旗舰产品——“悟”Inspire 2吸引了众多专业摄影师的目光。据乔岩介绍,作为全新的专业影视航拍平台,Inspire 2可支持[email protected]的RAW格式视频,为高端电影、视频创作者量身定做。其内置的全新专业影像系统CineCore 2.0支持Adobe CinemaDNG和Apple ProRes等多种视频格式,配合全新设计的DJI CINESSD高速存储卡,工作流畅迅速。
作为新款高端智能化飞行平台,Inspire 2相比前一代产品,新增前置双目立体视觉传感器、顶部的红外感知传感器和下视立体双目视觉传感器,全面保障飞行安全;此外,前置两轴FPV摄像头让飞手和云台手各司其职。
Inspire 2的最快飞行速度高达108公里/小时,续航长达27分钟(挂载X4S相机),此外,2.4GHz和5.8GHz双频段Lightbridge高清图传,极大提升了图传距离和可靠性。
活动现场还着重介绍了Inspire 2适配全新发布的禅思Zenmuse X4S和X5S两款相机。其中,禅思X5S相机配有新一代微型M4/3、2080万像素的传感器,拥有12.8档超宽动态范围,支持更换多达8款镜头,最大光圈为F1.7。
本次新品见面会的亮点在最后:大疆直接将影视剧制作现场搬到了全体来宾面前,让人们真切体会到专业航拍无人机给传统影视创作模式带来的震撼。在现场,北京本地的外籍动作演员团体“特洛伊团队”上演了一出男主角过五关斩六将“英雄救美”的戏码,由大疆传媒团队使用Inspire 2无人机进行一镜到底拍摄。Inspire 2既用于航拍,又无缝连接进行地面手持拍摄,多视角呈现精彩动作场景。
作为此次拍摄任务的总导演,乔岩评价说:“这两款产品不仅让影视航拍操作变得更加简单,而且再次刷新了影视航拍领域的技术标准。自己动手拍电影是很多人此前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如今,无论是用精灵4 Pro还是Inspire 2,都为影视制作人员提供了更自由的创作方式和创作空间。用专业级的影像品质和创新的方式讲述创作者心目中的动人故事,将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
(2016-11-22 11: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