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

没落的欧美(1): 没有国家向心力的西方, 只能叫嚣“超级中国”

字号+作者:文青博览 来源:文青博览2017-08-22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导语我来到欧洲之后,感受最深的,就是在“国家”这个文化实体上的观念冲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身边的欧洲人都很难理解为什么被他们政府和媒体一再抹黑的“'...

导语

我来到欧洲之后,感受最深的,就是在“国家”这个文化实体上的观念冲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身边的欧洲人都很难理解为什么被他们政府和媒体一再抹黑的“中国”会迅速崛起,而令他们更为不解的是:为什么中国人对中国政府的满意度会远高于西方国家?

与此同时,我也一度没有弄明白:为什么他们毫不在意自己的国家面临的危机?为什么他们什么事情都只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为什么他们总是跟政府作对?诸如此类的问题,一直徘徊在我的脑海里。如今,在与欧美人较多的交流之后,我将这些问题总结为:西方人没有“国家文化”的认同感与向心力,西方人的国家观念是建立在“权利”上的,而中国人的国家观念是“文化”层面上的。

正文

1:没有文化认同感,从未有过大一统

我清楚地记得,在一节关于国家文化的话题课上,当我们提及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的风光以及南方人的方言与北部差异甚大等问题的时候,我们的教授Ely当时就很激动地敲了敲桌子,对我们几个外国学生说:“孩子们,你们注意,西西里岛和南方不是意大利,他们也不是意大利人”。但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我们回到:“老师,是一个国家呀,难道不是吗?”这时候,教授则有些急促,说:“为什么你们会认为他们是意大利人呢,不,他们不是意大利人,他们说的话和我们很多不一样,所以你们为什么会认为他们是意大利人?”

最初的时候,我只认为这是这位教授的个人观点,但后来,在多次和身边的白人朋友提及相关问题的时候,大多数人或多或少地表达了类似的想法,更有一些年轻人表示:为什么我们要花那么多钱养南方那一群矮穷鬼?

后来,我发现这样的思维和他们固有的历史问题和文化认同感的缺失有极大的关系:

首先,与亚洲中东部受中国文化影响地区截然不同的是,西方人的思想观念里没有很强烈民族的融合感,也就是不同民族之间的认同感是非常低的,他们不会因为两个民族有共同的文化符号而携手,民族和民族之间,更多的是“本民族至高无上”的优越感,甚至会有“其他民族都是比较低劣”的妄论,所以欧美人的排外性质特别强,这也使得西方世界,很难形成像中国那样多民族的、统一的、稳定的世界大国。

其次,是自然与历史的原因。我们都知道,因为秦始皇统一了六国,而开启了中国“大一统”历史——文字相同、计量相同、法律相同、价值观相同等等,在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文化认同”的国家与民族观念,这样的“中国式一统”,在西方是从未有过的,而不论是儒家学说,还是道家、法家,自古以来的中国式“治国学说”,都是“大一统”。和中国截然不同的是,由于欧洲的地形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向四个方向分流,地缘上更为“割据”,所以很难实现“统一”,以至于如今还是“一个国家一种语言”,文字的不同和语言的障碍,以及对外族的过渡排斥,都导致了欧美国家的“文化认同感”极低,所以在他们的观念里,“国家”就是同一个民族的“共同利益构成”的“小众群体”,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总是不理解:为什么中国人总是说“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什么中国人总是抱团在一起。

2:淡薄的家国情怀,国家是获利对象

最让欧美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应该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中国人总要想方设法回家,只是简单的认为是“中国人容易想家”,而意识不到中国人对“根”的信仰。他们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中国人总是把“国家”挂在嘴边,甚至说”有国才有家“。所以很多欧美都比较想不明白的一点是:每次中国有什么大事,总是万众一心,有什么灾难,总有很多人自愿加入救援;这一点,我问过几个欧洲人,他们的理解是:“做志愿者,做慈善,中国人很热心,很团结”。当然,他们说的没错,但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我告诉他们:“这就是中国文化,一个延绵了几千年的国家文化,也是中国毅立几千年不倒的根本原因”。我想,不用我说,每一个读到这里的中国人,都知道这个文化叫什么——家国情怀。

而与中国人不同的是,在大多数的欧美人心中,国家只是自己的利益赋予对象,换另一句话说就是:哪里的环境和利益更为诱人,他们就愿意做哪里人。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欧洲像荷兰这样的“弹丸小国”的每年移民迁出人口基数,会比中国等亚洲人口大国还要高出很多的重要因素。而在欧美的许多地区,都存在着很大一部分人“双国籍”的现象,我就有一个朋友,他既是德国人,又是意大利人,我问他:“你更认同自己是哪国人?”他的回答是:“德国人吧,德国给我的待遇更高一些,以后也会选择在德国定居”。

在我的长期的接触后,我可以肯定地说:西方人没有像中国人那样对土地、对国家的强烈信仰,中国人对“国家”的认同是数千年的“文化认同”,而西方人对“国家”的认同更多的是“权利”认同。

3:过于强调个人利益,集体与责任意识薄弱

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数以亿计的中国人都抱在一起,大家都认为“帮助同胞”是自己应该的,而捐款也是大家大范围自觉组织的,用前辈的一句话说就是:“如果我有难了,我的同胞也会拉我一把”。而我的老师则告诉我:“国家有难了,每个人都有义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以前,我以为这都是“理所当然”的,但当我在欧美亲历之后,我才发现,这些只是“中国文化”才有的突出表现。

2016年的时候,在我所在国家的一个城市地震了,地震的破坏相当严重,死亡超过三百人。我用中国的思维方式去预判了他们的后续救援:会有很多人组织捐款,会有大量的政府救援队和民间救援队赶去救援。但后来我发现我错了,他们除了新闻播报外,并没有什么轩然大波,国家的救援队也是拖拖拉拉到达的。我几次和身边的白人提及,他们都简单带过了这个话题,直到有一天,一个白人跟我说:“救援这种事情,不是应该政府去做吗?灾民也会有政府管的”。但是后来,政府的救援迟迟不到位,无形中又放大了灾情,更不堪的是,他们只一味地抱怨”政府只会收钱,干啥都不利索“,而没有切身参与到救援中。当然,也有很多志愿者前往,但鼓动他们投身救援的,是“人道主义”与“宗教的善念”,而不是”我们都是一家人“与“我愿意为国家付出一切”的观念。

与此相同的,还有多年前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灾难,大量的伤亡与可怕的灾情面前,大多数民众只在抱怨政府的不作为,很多人都在追求”自我的利益最大化“,或者是保持着“我凭什么要对此负责”的心态,从而大大加剧了灾情的严重性。

我们降低一个层面来看,从社会的普遍现象来说。我们以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这些欧美发达国家为例,即便他们的国家极度萧条,经济面临崩盘的威胁,但他们也要先考虑“自我利益”,而不管国家的死活。法国人2016年罢工了70多天,而意大利和西班牙也不例外,尽管国家穷酸潦倒,负债累累,他们也要任性地“罢工”以要挟政府提供更多的“福利”与“津贴”。所以你总能很寻常地在欧美发达国家碰到以下情况:

1:到了银行门口,发现他们罢工不干了,你的手续做了一半还要等几天了;

2:到了学校被通知:“铁路罢工了,你们老师没回来,今天放假不上课”。

3:去邮局寄包裹,结果,邮局的大门紧闭,连通知都不挂的。

······

诸如此类的罢工事件,在欧洲是寻常的。而我所在的地区,则接到了大学罢工的通知,作为学生的我们被告知:“9月开学季教授大罢工,你们好自为之”。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要考试、要上课、要注册,这些难道都不是事吗?别急,他们会告诉你:“等老子工资涨了再说!”

由于过度强调“个人利益”,导致了大量的欧美民众,没有维护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的意识,即便有也比较的薄弱。他们不会因为“国家正在困难期”而更努力,他们只在乎自己能不能更“潇洒”,所以即便国家走到进退两难的地步,他们也要添油加醋,火上浇油,为的只是“我要过得更好”,而别人和以后怎么样,队他们来说都无关紧要。

用一句话总结来说就是:欧美人注重的是自我权利,而漠视了社会义务,所以他们很“任性”。

4:政府和民众的关系尴尬,没有形成文化向心力

西方人和政府的关系,与中国人是很不一样的。简单的说就是,在西方人看来,政府就相当于他们花钱买的一个商业服务,只为服务自我利益而存在,所以西方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交易,这不足以成为“高雅文化”。而中国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则是建立在“文化”基础上的,简单说就是:中国的政府是整个国家文化的具象表现,代表着国家的文化与最大利益,也是这个国家的象征之一。这是非常重要的差别,因为这样的“文化现象”的差异,所导致的结果是:中国的政府更有号召力,中国老百姓更拥护自己的政府。

上升一个层面剖析,我们可以从中国政府和欧美政府的办事效率中看出这样的问题:有过海外生活经历的人,应该知道,绝大多数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办事效率都远低于中国,这样的效率差值在几倍,甚至高达十几倍。举一个例子,一条街的人行道翻修,在中国一个星期就能解决,而在欧美,可能长达数个月时间。这是因为,在欧美的政府与民众的特殊关系下,政府和民众是对立的,政府工作人员要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民众也要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说白了,这就是“权利”的相互交易,而不是国家的“文化”凝聚。

我记得早前看到过一个英国教授的演讲:“中国人只是将世界第一的位置让出了几百年而已,而我们以往长期错误地解读了中国人和中国政府之间的关系,我们总在批判他们,这是因为我们不理解他们的文化。而如今,迅速崛起走向复兴的中国,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当一个国家、政府以及群众被一种文化牵连在一起之后,这样的力量,足以推动中国重返世界第一,毕竟在过去几千年的时间里,他们都做得相当的好”。

其实,不管是这位英国教授的演讲,还是以上的理据与实例,无非是在说一个“国家向心力”与“文化向心力”的问题。毋庸置疑的是,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向心力”,才促使中国迅速崛起,走向复兴,也正是因为缺少这样的“向心力”,才使得欧美国家逐步走向衰弱。

后记:

屹立了数千年的古国,延绵至今必定有其内在的大气,欧美人说中国是“崛起的新兴国家”这是错误的,因为他们忽视了一点:中国当世界老大的时候,他们的国家还不存在。这个世界从来不会开玩笑,中国,也从来不是那种说说就算了的国家。而欧美的未来如何,只看他们的造化了。

作者撒娇

冒着生命危险赶稿子,你要不要加个鸡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