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

这部德国版的《聚焦》, 让人看到了无力和绝望!

字号+作者:稀土电影 来源:稀土电影2017-07-27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2015年的奥斯卡最众望所归的奖项莫过于电影《聚焦》。电影揭开的一段教会庇护下教士猥亵男童的丑闻让人震惊。其实2015年还有另一部电影同样围绕这一丑'...

2015年的奥斯卡最众望所归的奖项莫过于电影《聚焦》。

电影揭开的一段教会庇护下教士猥亵男童的丑闻让人震惊。

其实2015年还有另一部电影同样围绕这一丑闻。

德国导演Gerd Schneider的电影《有罪》。

感谢@奇遇字幕组 翻译

如果《聚焦》是从“围城”外围讲述这一丑闻,他是理性克制。

那么《有罪》则是从“围城”内部描述这个丑闻,他更是现实和触目惊心。

故事并不复杂。

一起长大的三兄弟都在教会当中担任牧师。一天,多米尼克(最右)因背控告威胁未成年人被警察带走。

于是,一场揭露教士猥亵儿童的故事被呈现出来。

看过《聚焦》的人可以猜到结局,

多米尼克无罪释放。

而被丑闻牵扯出的牧师、受害人、社会大众、教会的态度让人绝望才是电影展示的重点。

虽然牵扯到了四方,最终却也只是两方的对立。

社会大众起初质疑牧师猥亵男童的行径,却因“他曾经帮助过我们”的理由偃旗息鼓,牧师对于社区的贡献大于猥亵男童。所以他们甚至认为,这是对牧师的污蔑。

而让人吃惊的是,提出“我相信这位神父”观点的人竟然是受害者之一的父亲。

外来者的身份、有着两个孩子单亲家庭的父亲,生活的艰难不言自明。更何况,虔诚的基督教家庭决定了质疑神父就会被教会排挤的观念。

于是,社会大众充当了犯罪者的帮凶。

可怕的是,受害者的家人也正是帮凶之一。

教会则至始至终都是站在多米尼克一旁。

他们认为犯罪的多米尼克正如同一个迷失的孩子,需要的是包容、帮助,而不是批判。

尤其当主教说出,教会就像是母亲,没有义务去调查,责任是帮助。

而对于质疑教会、起诉教士的行为,

则以“一个人不会打击他的母亲”答复。

无论事件的发展,教会已经占据了道德至高点。

最无助的是被猥亵的孩子们。

他们来自单亲家庭,而且家庭是虔诚的基督教家庭。他们的身份为牧师犯罪提供了便利。牧师更能利用关心他们的理由接近他们。

当他们被侵犯时,无论是站出来反抗还是选择沉默,似乎都无济于事。

反抗,意味着要与庞大的教会为敌,谁能战胜他呢!

沉默,意味着可能再一次受到伤害,谁又能摆脱他!

他们只能通过自残或者是小便失禁来掩饰内心的痛苦。

所以当教会来胁迫、收买、恐吓这些受害家庭时,无疑是对这些受害家庭的另一次伤害。

教会进行这些行为时,它不再是人们心目中的宗教,而与世俗的其他社会组织并无区别。他是一个包庇并要掩藏自己犯罪行为的组织。

看似对教会形象的维护和挽回,却是信仰的崩塌。

整部电影当中,最让人不寒而栗的还是犯罪的牧师多米尼克的态度。

他起初否认,接着辩解男孩误解了某些事情,最后承认时又宣称,这有什么,事情就那么发生了。在受害者远没有走出受害的阴影时,他已经重新回到了正常的生活当中,甚至考虑重新做回牧师。

至始至终,他从没有乞求过受害者的原谅。

在他被关押祈祷的时候,曾经这么说——

“只要上帝的一句话,他的灵魂就会得到原谅”

他愧疚的对象从来也不是那些孩子和他们的家庭,而是上帝!

而与他站在同一立场的教会不就是上帝在世俗的代言人吗?

这就如同作为游戏的参赛者,你还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你制定了一套有利于自己的规则。

这游戏老子不玩了!

虽然牵涉到四方,最终却只是对立的两方。

其实牧师三兄弟中的雅各布才是电影的主角。

他质疑自己的好友,调查受害人家庭,直接和主教对峙,他像极了《聚焦》栏目组。

然而他既不能帮助受害者的家庭,也不能代替教会做出本该正确的决定。即便他最后放下信仰,选择前往警察局进一步揭穿这件事情时,如同电影正在此时戛然而止,渐渐黑幕一般。

结局不言自明。

其实比起《聚焦》,《有罪》是一个没有什么野心的作品。

豆瓣6.7分,IMDb7.2分。分数刚及格。

他还有这不少缺点。人物形象符号化,也没有将个体故事扩展到普遍中去。

但他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独特的视角,看到了最仁慈的地方与最肮脏的行径,最善良的信仰与最无耻的犯罪。

尽管我们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无力和绝望。

但或许导演正是相信,每一个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都是一份力量,和《聚焦》里执着的记者一样的力量。

渺小而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