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我写过一篇短文,题目叫做《你离成功就差一个“坚持”》,人和人为什么会有差距?依我的拙见,很多人都是因为缺乏坚持,亦或是缺乏一种对自己目标和梦想的偏执,也就是对于目标,你并非是一定要,而只是有点想要。所以,逐渐地,就和别人产生了差距。
就简单拿做公众号这个事情来举例,我的公号是15年就开通了,那个时候想起来就写点,想不起来就不了了之,有时候甚至都已经打开页面准备写了,但是因为觉得枯燥和认为太难有所成就,就又放弃了。前几天看了几个我最早关注的几个号,开通时间和我差不多的,内容方面有像我一样是原创作者,有的纯粹是复制或者洗稿的。阅读量动辄两三万,个别文章甚至十万加。翻看历史文章才发现,从始至终,人家都没有断更过,随着时间推移,培养了忠实的粉丝。我心里就明白了差距产生的原因,单不说内容好坏, 这种持之以恒的决心,这种偏执的精神,就让我有些羞愧。
有次跟一个公号写作者在网上聊天,他说:你知道吗?我有时为了一个题目需要征求几十个人的意见,即便有时很多人都说挺好的,我还是觉得可以更好,改来改去,导致每天的文章基本都是接近凌晨才发,简直是有点强迫症了。
很多时候我们在对比中有了失落感,爱归结于时运不济,爱埋怨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却很少回过头来看自己,是否有一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心。
02
畅销书《明朝那些事》的作者当年明月,因为对历史的热爱,五岁就开始看明史类书籍。先后看过“二十四史”、《资治通鉴》、《明实录》、《清实录》、《明史纪事本末》、《明通鉴》、《明汇典》和《纲目三编》,要知道这些书基本都是繁体字的文言文,但是出于那份偏执的热爱,即便在外人看来枯燥无比,他读起来也是津津有味,如获至宝。总共6000多万字的《明实录》,全国读完的不过百人,当年明月就是其中之一。他每天用两个小时,陆陆续续看了15年。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积淀,当年明月开始在工作之余创作小说。
俗话说有所得,就需要有所舍弃。为了写好自己的作品,每天晚上,他都要忙上四到六小时,钻研堆积如山的原始资料,经过缜密的梳理、思索、加工,写成妙趣横生的千字文。他说,“历史不容许写没有根据的话,如果出现常识错误,会被人‘拍’得很痛。”为了让自己平静,进入到历史状态,他常常借洗澡来放松紧绷的神经,有时一晚上能洗五六次,把皮肤的保护层都洗坏了。长久坐在电脑前,他的肩椎、脊椎和眼睛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周末从不休息。偶尔有事,也会提早多写一些。他向来是个耐得住寂寞的人,但也有孤独得发慌的时候,难受了就打开电视,不为看,就是希望房间里有点人声,好在那暖和的背景里继续写作。再不行就中断一会儿,到人多的地方比如超市转一圈,不为买东西,只想看看那些活生生的人。
正是因为拥有对历史和写作有着真挚的热爱,才让当年明月不顾别人的眼光,不受环境的约束,不惧孤独的氛围,只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不得不说,他身上有的那份偏执,正是我们大部分人所缺少的。
英特尔公司前CEO安德鲁·葛洛夫曾说过:“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在英特尔有一个十分流行的鱼缸理论:你把鱼放在一个圆形的容器里,鱼会感到压力,会不停的游动,直到筋疲力尽;但你要把鱼放在一个方形的容器里,正因有死角,鱼就会呆在角落里不动。
03
说起偏执者,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种病态,感觉不甚理解。但是我觉得在一个自己喜欢或者追求的事情上,自身需要有一些偏执的因素,那就是你永远坚定的认为,你是可以达成目标的,可以拥有自己想要的。纵然有很多外在的干扰,但是你的目标会在这个时刻提示自己,只要挺过去,就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好莱坞明星史泰龙,幼年时父母离异,有着比同龄人孤独和凄惨的童年。虽然当时的生活十分苟且,但是史泰龙心中却有诗和远方。从小热爱电影和表演的他,1976年根据生活的现实写了一个剧本,好莱坞当时共有500家电影公司,他根据自己仔细划定的路线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为自己量身订做的剧本前去拜访。但第一遍拜访下来,所有的500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面对无情的拒绝,他没有灰心,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不久,他就又从第一家开始了他的第二轮拜访与自我推荐。第二轮拜访也以失败而告终。第三轮的拜访结果仍与第二轮相同。但这位年轻人没有放弃,不久后又咬牙开始了他的第四轮拜访。当拜访第350家电影公这时,这里的老板竟破天荒地答应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他欣喜若狂。几天后,他获得通知,请他前去详细商谈。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他担任自己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不久这部电影问世了,名叫《洛奇》。
歌德说:生活在一定的界限范围内,只需要一样东西,或很少量的东西;非常爱它们,深爱它们;与它们在一起,从每个角度看它们,与它们成为一体——这就是诗人、艺术家的特质,也是人的特点。
虽然上面的故事很像鸡汤,但你却不能说它虚无缥缈,不可实现。大多时候,我们都是得过且过,看着别人努力,觉得对方不会享受生活,只知道埋头苦干; 看到别人的成功,又总是羡慕嫉妒恨,不停地找客观原因。总在自尊心受到打击时,才立下某种志向,但回归平静生活之后,自己又慢慢淡忘了。正应了那句话:间接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生活需要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是不论时间如何流逝,你都知道有朝一日一定会实现它。生活也需要一种激情,这个激情是不管外界如何变化,你都有一颗纯粹和勇敢的心。既然选择了热爱,就需要有一颗偏执的心,它就像前方的灯塔,让你不会偏离航道。
惶者才能生存,偏执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