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电影本身而言,评价和认可无疑是评判一部电影好坏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在纽约时报列出的21世纪最伟大的25部电影榜单里,有一个存在常年盘踞在各大优秀电影榜单的前列,其更是被评价为21世纪最伟大的电影,它就是今天我们要安利的电影《血色将至》。
电影开头是很昏暗的画面,一群人在石油井里工作,一次意外,木制的石油井架损坏掉落,砸死了在井底的人。
丹尼尔收养了死去的工人的儿子,坐上火车,踏上了漫长而精彩的成为亿万富翁的征途。
故事由此揭开。
丹尼尔凭着良好的口才和过人的能力成为了富甲一方的油矿主,和他的“儿子”一起四方游说人们把埋有大量石油的土地卖给他。
他总是贴身带着儿子,塑造出一个单亲好爸爸的形象,试图取得人们多一点的信任和同情,对外声称妻子死于难产,而人们果然动容。
他凭此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同时也滋生着更贪婪的欲望,他的野心驱使着他建立一个庞大的石油帝国,赚足够多的钞票以远离纷扰的城市,可他没想到,他以为他在利用金钱,到头来却也因为金钱丧失了人性中原本会散发光亮的东西。
保罗是这部影片中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为了钱给丹尼尔提供石油地的情报,一个巨大的商机呈现在丹尼尔面前。
然而,作为一个合格的商人,丹尼尔精明而多疑,在步步为营的谈判下,终于决定到保罗所说的那个石油满地的桑迪农场勘察。
我们印象中,那种幕后的老板总是运筹帷幄,可丹尼尔却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他主张凡事亲力亲为,也可能是性格中的警惕和对人的极端不信任在作祟。
丹尼尔和儿子借口去桑迪农场打猎,确定那个地方的价值后,要买下那一大片土地。
在双方的妥协下,土地卖出了五千美金。伊莱其实也就是当时提供情报的保罗。他声称要那么多钱是为了建立教堂。
于是,石油工程浩浩荡荡地开始了。丹尼尔对人们许诺,许诺那一片寸草不生的荒地,不久之后,便会成为沃田千里,人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伊莱也对教堂充满信心。
一将功成万骨枯,在石油井架下,人们目睹了矿工的死去和意外的火灾。那巨大的石油王国建立在籍籍无名的工人尸体上,也建立在无数的家庭破碎上。
一瞬间,火光冲天,烧红了天际。
虽然他自私贪婪,但却创造出整部片子最感人的一幕,就是他不顾一切冲进火海救出儿子,尽管不是亲骨肉,但还是能够被打动。
不幸的是,在熊熊大火熄灭后,丹尼尔的儿子H.W失聪了。
人生不能倒带重来,是最大的遗憾。
教徒伊莱却把这一切归咎于丹尼尔没有在开工前做祷告,丹尼尔愤怒了,将他狂揍一顿。他是无神论者,他的世界里衡量尺度就是石油。
而伊莱则相反,他能把世间的一切都赋予主的旨意。
然后,亨利出场了,他声称是丹尼尔的同父异母的兄弟,这让丹尼尔的心情很复杂。他一边为自己多了一个亲人而欣慰,一边也因为对方是看自己事业有成才来投靠而有些不满,但无论如何,他还是接受他了。
丹尼尔将儿子H.W送到疗养院。说了很快回来却没有回来。
丹尼尔问亨利以前的事情,亨利却答不上来,这让本性多疑的丹尼尔起了疑心。不停地打量亨利。一番询问后,果然,他并不是自己的兄弟,自己的兄弟在路上得病死了,他只是一个投机想要靠他牟利的寄生虫。
丹尼尔憎恨别人的欺骗,一怒之下,把亨利杀害了。
故事仍在继续。
丹尼尔的大计被一个叫班迪的老头阻碍,他开出条件,要丹尼尔加入教会才肯妥协卖出土地。丹尼尔同意了,因为班迪拿出了他杀害亨利的枪。
丹尼尔加入教会。伊莱却借着权利泄私愤,趁机以教会之名殴打丹尼尔。
而在被羞辱后,他只是松了一口气,说管道到手了。他孤独自由,心狠手辣,为了石油忍辱负重,但你能说他就是十恶不赦吗?他没有主动去伤害别人,他只是多疑贪婪,没有了人性的光辉。但也因此清醒理智,他看穿了伊莱的真实目的不是为了信仰和宗教,是为了名和利。
很多年过去,丹尼尔老了,“儿子”H.W也长大了,有了家庭,他用手语提出离开父亲自己创业,不曾想丹尼尔面对他的离开恼羞成怒,道出了他不是他儿子的伤人真相。
他的财富越来越多,而身边的人却一个个相继离开。
故事的最后,伊莱找他要钱,记仇的丹尼尔借机羞辱了他,让他说出自己的传道不过是假象。在百般不甘心之下,还用保龄球将伊莱打死,留下意味深长的长镜头。
这部抨击了人性的片子,在精彩的音乐下使主题得到最充足的诠释,让人看后久久不能平静,但最独到的理解还是你亲身观影后的深深体会。
(文/思无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