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速度与激情7》里的戏份还没有完全结束,所以这部翻拍自法国的电影成为了保罗·沃克最后一部完整拍摄的作品。坐拥这个噱头的制作和发行公司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影片的最后甚至拿出保罗生前的照片来美其名曰“以飨观众”。看着电影里还活蹦乱跳着的保罗·沃克,确实让人感慨命运的无常。不过,这份对保罗离世的伤感,并不能为影片带来好的口碑和票房。
《暴力街区》在IMDB榜上5.8的得分,处于保罗所有参演的电影的中间区域,表面上看过去还行。但如果你知道IMDB的平均分是6.9的话,就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这片实在烂得有点不得人心。顺便提一下,保罗有将近80%的影片都跨不过这条及格线。这说明保罗·沃克或者说他的经纪公司的选片水准其实相当不高明。最让逝去的保罗和所有指望在这部电影上大捞一把的投资者们郁闷的是,影片的全球票房居然才刚刚3000万美金出头。这个数字不仅处于所有他参演的影片的垫底区域,更让这部仅有中等投资的电影连收回成本都几乎需要依靠能让保罗·沃克起死回生的奇迹才有可能实现。虽然保罗刨去《速度与激情》系列,就几乎没有什么卖座影片在手,但这部电影的惨败,多少还是让人有点跌破眼镜。当然,可以放心的是,这种惨剧几乎不可能发生在《速度与激情7》上。
其实,市场对这部电影如此不待见的反应还是很有道理的。作为一部翻拍电影,关键点也是难点就在于掌握原作的精髓的同时,还要拍出自己的新意。《暴力街区》在人物设计和故事情节上讨巧地重复了法国版《暴力街区》的套路,却丢了老版最重要的东西——令人炫目的跑酷。影片开场由于有老版主演大卫·贝尔压场,所以献上了一场保持水准的跑酷大戏。但自从保罗出场后,动作场面开始沦为与普通动作片一般无异的鸡肋。虽然大卫·贝尔在接受采访时说影片里的每个动作都是在为影片服务而非单纯地炫技,但是这种违心的场面话实在不足以成为影片失利的遮羞布。原因其实很简单,不是专业跑酷玩家出身的保罗临时抱佛脚的效果非常有限,无法撑住场面。乏善可陈的影片甚至还来了段保罗最拿手的飚车戏凑数。缺乏新意,又丧失精髓,甚至连花架子也没保住,没有了西瑞尔·拉弗利这个像样对手的大卫·贝尔最后终于说了实话——这并不是一部跑酷电影。
可是,话说回来,如果真能献上了一部纯跑酷的视觉大戏,影片的口碑与票房是否就能全线飘红,反败为胜?我猜也未必。跑酷虽然极具观赏性,却很难成为一种类型独立撑起一部电影。事实上自从法国两部《暴力街区》之后,世界影坛也没有搞出几部以跑酷为主题的电影来。很大程度就是因为这两部电影本身虽然口碑还不错,但是票房实在惨不忍睹。毫不客气地说,丫在本土市场上都吃不开,更别提国际市场了。相反,跑酷本身倒是被加入到了许多动作电影中,成为了动作电影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连《暗流2》这样一部没几个动作镜头的犯罪电影,都能见缝插针地来上一段跑酷。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把跑酷作为一种元素融入到电影中,远比利用它开辟出一个新的电影类型来得容易。
这样一部翻拍得毫无意义的影片,最终剩下的卖点,就只有逝去的保罗·沃克那张无害且略带羞涩的脸。与全世界观众都不怎么买账相映成趣的是,中国大陆观众似乎被戳中了G点一般,票房贡献得不亦乐乎。如果没有估计错的话,中国大陆可以拱手献上1000万美金左右的票房,在荣登海外最佳票房宝座的同时,几乎凭一国之力就打败了其他海外市场的票房总和。于是,天朝再次成为了烂片的大票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