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一般的童声,是最接近上帝的存在,当音乐响起的那一刻,心灵就已经被洗涤了。
马修是一个过气的音乐家,为了生计,他来到被誉为“池塘底”的男子寄宿学校当助理教师。
之所以被称为“池塘底,”是因为学校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学校的校长只顾自己的前途,残暴高压。
性格沉静的马修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他重新创作音乐作品,组织合唱团,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就在我以为那凶巴巴的校长都要被马修的音乐感化的时候,学校发生意外,马修被迫离职,离开了学校。
片中有很多小细节让人忍俊不禁,孩子们考试的时候佩皮诺问另一个小男孩
“我们是好朋友吧?”
“当然,为什么问?”
“五乘三等于多少?”
“五十三”
“你确定吗?”
“当然”
“谢谢”
小孩子们永远都是这么单纯。
最让我难忘的一幕是马修被辞退时,校长不允许他与学生们见面,他一个人孤独地走到楼下,他内心其实无比希望孩子们能来送他,可是孩子们都在被关禁闭,没有一个孩子出来,他正感伤之时,漫天的纸飞机从小小的窗口飘出,如天降一般,美得让人心碎。
看不见孩子们的脸,却看见一群手在挥。纸片上写着每个孩子对老师的祝福,一个人伟大的灵魂,有时也许不需要鲜花和掌声。即使全世界听不见自己的喜悦,自己能够问心无愧就够了。
“永远别说永远,凡事皆有可能。我叫克莱蒙马修,一个过气的音乐家,一个失业的学监。”这句话是马修自己说的,可是他不知道他自己所做的对其他人有多大的影响。
还记得那个每个周六都在大门那等着自己的爸爸来接自己的佩皮诺吗,最后他终于跟着马修走了,而那一天刚好是星期六。
学监马修他不是上帝,并不能让“池塘底”的孩子们个个都像音乐奇才皮埃尔那样成为大师,但他在做“池塘底”学监的时候,至少让每一个孩子都被爱抚摸过,被音乐点亮过,这就已经够了。
今后,不管他们的命运是好是坏,从事的职业是高尚的还是卑贱的,但这一段仁爱、友善、宽容的葱茏岁月必将成为他们内心最深的烙印。就连那个为报复校长而试图烧掉整个学校的少年蒙丹也不会例外。
成功的皮埃尔在世界的音乐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直到50年后的那天,一样满头白头的佩皮诺来找他,并拿出马修当年的日记,回忆才涌上他的心头。
50年从青涩少年到年岁渐老,上帝赐他好天赋,皮埃尔却不知有一双手在一直地向前推着他,一双眼睛一直在注视着他。
一个人,在他人生最关键的时候,用自己并不高大的身躯,将他向上托着。
那些在背后默默付出,教书育人的人,他们真的是人类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