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火星进发!我国宣布八年后发射核卫星!欧美的计划却令人费解!要想更加深入太空探索的进程,宇宙导航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这也是世界上各个国家在太空竞赛中的相互较量的重要项目。就在近日,中国发射了世界上首个 X 射线脉冲导航卫星 XPNAV1,这也是世界上首个 X 射线导航系统。在 XPNAV1 以前,各种航天器用于跟踪位置的方式只有通过 NASA 的深空网络 DSN 和 ESA 的欧洲空间跟踪系统。
然而,即便有这些导航系统的支持,航天器也无法真正自主地驾驶到此前从未到达过的地方。要想真正向更深处的宇宙进发,X 射线导航系统才是更为可行的选择。
X 射线导航系统以 X 射线脉冲星为基础,当更稠密的中子星通过其磁场从另外一颗星吸收气体时,产生的 X 射线脉冲能够用类似 GPS 系统的原理来使用。由于多个脉冲星的脉冲时间差可以被用来测量 5 公里内的位置。这一宇宙导航系统使用的关键就是要找到脉冲稳定的脉冲星。因此,如果 XPNAC1 能够成功完成其任务,收集 X 射线脉冲并用以搭建数据库,那么这将会成为空间探索的又一个丰碑。
8月3日,中国国防科工局向媒体公布了“十三五(2016—2020)”时期中国核工业发展蓝图,其透露了我国将加快在空间核动力技术领域的研发和应用,争取在2020年将空间核反应堆定型测试,2025年发射第一颗采用核反应堆为动力源的“试验卫星”!
目前人类探索太空的宇航器主要的动力源为化学电池和太阳能蓄电池,但这两样动力源都有着各自明显的缺点,如化学电池,主要是工作寿命短、功率小;而太阳能蓄电池,则是对发射条件要求高、研究制造门槛高、以及自身重量较大减少了科研设备的携带量等等。
与传统的化学能源相比,核动力系统有着成本更低,使用寿命更长、体积小、动力足、适应性强等优势。因此,核动力在空间动力装置上的应用是人类必须克服的一个难关,尤其是对于距离地球遥远的火星、木星以及更远的太空,传统能源已经面临淘汰!
为了未来能够在太空探索中占据优势,中国空间核动力反应装置试验势在必行。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苏两国就已经开始将空间核反应堆装置应用在宇宙飞船上进行了测试,中国已经落后太多,现在必须争分夺秒。
不过,此次国外媒体在得知中国发射核卫星计划后,并未一边倒的表示不看好,反而相对沉默。看来,中国这些年在太空领域取得的成就已经让西方信服,毕竟每次嘲讽最终受到暴击的都是西方,索性保持沉默,静观其变!
马斯克称,日后会再公布有关计划的详情。
在马斯克公布“红龙”登陆火星的计划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副局长纽曼(Dava Newman)随即在网上表示,NASA愿意向SpaceX提供技术支持,日后互相交换在火星收集到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