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

#认真一夏# 姬桐看电影· 五月之后 Apres Mai 法国 2012

字号+作者:姬桐 来源:姬桐2017-08-11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姬桐看电影·五月之后ApresMai法国2012电影《五月之后》的背景是法国学生运动时期,故事的主人公一所高中的几个学生。其中一个人物是一个叫做吉尼斯的男'...

姬桐看电影·五月之后 Apres Mai 法国 2012

电影《五月之后》的背景是法国学生运动时期,故事的主人公一所高中的几个学生。其中一个人物是一个叫做吉尼斯的男孩,喜欢画画的他将来想要做画家,他与一个很有艺术才华的女孩劳拉在谈恋爱。故事由两条线路展开:一是吉尼斯和几个好朋友参加运动、吉尼斯开始质疑运动、最后怀疑并退出运动。另一条线这是几位主人公各自的情感关系。

我在故事中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就是仅有一次的吉尼斯和他父亲吵架,看起来平静地像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成年人。如果这样的争论发生在中,必定会是以父亲因为自己的威严受损而严厉地呵斥儿子回到自己的房间告终。由此片我得以窥见西方的价值观,即个人的成长只能靠个人去经历、去困惑、去选择、去完成。也许这就是西方人相比东方人更加善于独立思考并且有勇气选择和自己人生的原因吧。我认为个人独立与来自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教育及影响都密不可分。

本片作为一个成长的故事,并没有太多提及主人公们的家庭背景以及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如果从中间开始看会以为主人公是一群大学生。因为在中国社会只有脱离了父母管束的大学生才敢合起伙来在学校涂鸦、贴海报、甚至对着保安扔点了火的汽油瓶。西方社会倾向于把孩子看作独立的个体,从小就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观念,而且父母也会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去做自己的决定。尽管有些行为是错误的,但是作为成长的代价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相较而言,我们中国的年轻人成长得太晚,再加上中国文化不鼓励“张扬个性”、“与众不同”,因此成年后的年轻人都做着相似的工作、遵循着相差无几的生活轨迹。于是,有些人甚至终其一生都在随波逐流而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为什么我看重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在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中,不同的人接受的教育和影响不同,肯定会存在着多元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价值观越多元说明这个社会越包容,一个越包容的社会就越少发生冲突,当然也就越稳定。如果一个社会不容许多元的价值观,只有一种绝对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那么在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会出现一些矫枉过正的现象,而这些矫枉过正的现象引发的负面的社会效应最终必定影响整个社会的秩序和稳定。拿房价来举例,正是一种大学生毕业结婚一定要买房的观念,导致了适龄青年结婚买房潮,房价在这种难以抑制的需求下不断攀升到了人们难以承受的程度。大家都抢着买房因为都觉得越晚买房价越贵。房价泡沫达到某一个顶点是必然要破灭的,一些大中城市出现的房价降价让许多曾经高价时买房的业主承受了不少房子贬值带来的损失。代价最终的承受者只能是盲目追随潮流的人。

影片中的吉尼斯是个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影片也是通过他作为主线串起了其他几个人物的故事。劳拉离开吉尼斯跟父母去了伦敦,认识了一个富家公子后开始吸毒。迷失后的劳拉,沉浸在美酒、烟雾和聚会里。吉尼斯意识到劳拉已经变了,黯然离去。劳拉在一场火灾时跳窗逃生时而死。吉尼斯的另一任女朋友克里斯蒂追随一位中年的电影人,受到其感召加入他们的队伍到,然后与其同居,像一个妇人那样为那个男人的琐事而奔忙。最后,克里斯蒂作出决定带着行李离开他。她去找吉尼斯,却得知吉尼斯已经去了伦敦。吉尼斯在一个片场做助理,看着片场里纳粹、美女和怪物混战的场面,不禁露出笑容。吉尼斯离开片场时,他的影子投射在那个正在拍摄荒诞闹剧的绘制的巨大背景上。在这段光影中,我看到了一个隐喻:在亘古不变的人类的背景下,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为了释放过剩的荷尔蒙与寻找他们未来人生的方向,自觉或不自觉地出演了一场场闹剧。

克里斯蒂决定追随中年电影人之时,与吉尼斯发生了争论。克里斯蒂说她选择和他们在一起是因为“他们坚持自己的理想。”其实,吉尼斯由始至终是坚持自我的人,只不过克里斯没有看清楚的吸引她的其实是一种成熟男人散发出来的魅力和与一群人在一起所带来的安全感。毕竟,一个人在混沌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并且独自坚持下去是一件无比孤独的事情。当那个男人最终平淡的生活被祛魅之后,克里斯蒂做出了离开的选择。

影片的最后,有的人选择坚持,有的人选择离开,有的选择换一个地方重新开始,有的人只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对自己要的还没找到……故事的结尾每个人都在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上继续行进着。影片没有好莱坞偏爱的戏剧性和励志的大结局。只是简单剪切和推拉摇移,导演用简洁的画面叙述者平淡的故事,留给观众的却是无限的思考——“青春和成长到底是怎么回事?”

每个人有每个人选择和成长,这是谁也代替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