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日韩合作启动二十周年。
在合作启动二十周年的重要时刻,中日韩合作迎来了新的机会。作为东亚乃至世界的重要国家,中日韩三国经济总量占到东亚的91%、亚洲的66%、世界的24%。加强三方合作,利在三国,惠至亚洲,泽及世界。

摄影 / 蔡海若
▲ 在此背景下,4月12日,由外交学院主办、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协办的“庆祝中日韩合作二十周年”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日韩三国的官员、专家学者、媒体代表等近80人与会。
中日韩合作取得哪些成果,又面临哪些挑战?未来推进合作,我们应该如何携手?对于这些问题,与会的三国官员及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三国合作 责任重大

孔铉佑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
今年是中日韩合作20周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子20岁行“加冠之礼”,以示成年。20年来,在三方共同努力下,中日韩合作已从幼苗成长为大树,结出累累硕果:一是机制健全,形成了以领导人会议为核心、21个部长级会议和70多个工作层磋商机制为支撑的全方位的合作体系,建立了中日韩合作秘书处、思想库网络、产业博览会等重要平台。二是成果丰硕,成功应对两次金融危机,签署投资协定,进行了15轮自贸区的谈判,打造了东亚文化之都、亚洲校园、青年峰会等一些品牌项目。三是影响广泛,推进东北亚区域一体化,引领东盟和中日韩合作,促进东亚的合作,为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横井裕
日本驻华大使
以去年的三国领导人会议作为起点,推进三国合作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做出更多的贡献。在经济领域,我们三个国家互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亚太地区作为世界的增长中心,需要进一步地带领世界经济的发展。从在这个意义上看,我们对区域的发展和繁荣负有非常重要的责任。

李忠勉
韩国驻华大使馆公使
我们三国是亚太地区的主要国家,约占全世界人口、GDP和贸易额的五分之一,三国国际地位和经济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和世界其他地区合作相比,虽然三国之间的制度化合作发展相对滞后,但这也正好说明三国合作比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潜力都大。民意调查结果显示,80%的三国国民对“面向未来,三国合作有必要”表示赞同。因此有必要加强我们之间的合作,从而促进地区的繁荣与和平。在今年三国领导人会晤二十周年之际,我们更应该积极寻求加强合作的方案。
三国合作 存在挑战

江瑞平
外交学院原副院长、教授
中日韩合作启动二十年来,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和成就,但不可否认,也存在着多层面的问题。无论是进展还是问题都是由于一系列的重大关系及其变化的综合作用导致的。第一层关系是相互依存与相互地位之间的关系。中日韩高度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是三国推动合作的坚实基础和主要动力。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之前以日本为中心的中日韩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能不能适应这种相对地位的变化,成为影响中日韩合作能否顺利推进的重大问题。第二层关系是经济互利与政治互信之间的关系。第三层重大关系是“一带一路”倡议与三边合作。未来中日韩合作如何把“一带一路”倡议和三边合作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重大关系。第四层关系是内部动力与外部压力之间的关系。通过合作来抱团取暖是东亚合作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如何处理好平衡好外部压力和内部动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良性互动也是我们面临重大的选择。

李泰桓
韩国世宗研究所中国研究所前所长
从量上看,我们之间的合作已经很庞大了,但三个国家之间真正的理解,真正的沟通,真正的合作,我们真的做到了吗?考虑到这些,我觉得还有不少的遗憾。三国之间的合作议题已经逐步扩大到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最核心的议题,比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等等。现在,我们三个国家的合作是不是应该开始接触政治安全领域的议题呢?三国合作战略上的议题我们应该积极地去探讨,但由于历史问题、认识的不同以及海洋领土问题等,大家建立互信的过程中还是做不到特别的坦诚。多边的区域合作、信息的自由交流和共享等问题是需要我们今后集思广益的部分,是留给我们的课题。
三国合作 携手共进

崔永宗
韩国天主教大学教授
目前,韩国和中日两国面临共同的安全危机和经济危机。这既是挑战也是机会。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单方面给其他国家施加了不少压力。与其说从政治上应对,不如靠制度和规则去解决,而这种解决方案可以普及到整个东亚地区,这样实效性也会越来越高。通过中国现在积极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三个国家可以合作建立很多渠道,这样“一带一路”的成功的可能性也会越来越高。三国自贸区的谈判也要尽快地推动,这方面需要我们三个国家共同的努力。人和国家一样,想转变观念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但是一但转变了,那么就会出现全新的世界。从历史上看也是一样的。其实,没有矛盾是我们克服不了的。如果三个国家可以打破对对方的固有观念,如果我们可以从竞争对象转变为相互合作的善邻,那我们国家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永野慎一郎
日本大东文化大学名誉教授
谈到历史问题和领土问题,由于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因此很难通过妥协解决。不过,追求正确的历史认识的姿态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应该纠结过去,而是要面向未来,通过对话的手段找到解决办法。秉持严重的民粹主义或者民族主义的姿态,只会影响问题的解决,而把外交问题用于内政,则会使问题更加复杂。我们不应该只追求眼前的利益,而应该秉持长远的眼光来追求更大的利益;不应该只着眼于自己的国家利益,而应该去追求共同的利益;不应该只看当前的政治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而应该着眼于未来,立足于大局采取行动。通过不断交流、加深理解、构筑信任关系,通过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让步、互相合作,最终找到一条共生之路。
撰文 / 张晶
图片来源 / 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