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南宁7月24日电(张红璐 实习生盛道利) 7月24日上午,为期三天的“东盟 中日韩‘一带一路’就业服务研讨会”在广西南宁拉开序幕。来自东盟和中日韩国家相关部门和领域的就业官员、专家和国际劳工组织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专家以及东盟区域相关的工会和雇主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义珍、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黄日波、国际劳工组织就业政策司司长阿孜塔·贝拉尔·阿瓦德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致辞。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国际劳工组织联合主办,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承办。研讨会主要议题包括:公共就业服务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经验和成果分享,东盟经济一体化和中国“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本地就业和出国务工。会议还将展示中国/国际劳工组织南南合作项目在柬埔寨和老挝取得的公共就业服务领域的成果。
截至2016年底,我国共设立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近2.7万家,从业人员超过55万人,当年服务各类人员近7亿人次,提供包括政策咨询、职业与创业指导、就业信息收集与发布、技能培训、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等系列服务。
国家人社部副部长张义珍认为,正是得益于积极的就业政策和相当完善的就业服务,中国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调整加深的情况下,就业局势依然保持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连续四年都在13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保持低位运行。今年一季度,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3.97%,环比下降0.05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
张义珍说,在今年五月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国政府与有关国家签署了270多项合作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能促进各国经济发展,而且将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经济贸易往来、人文交流合作,每一个项目的完成都离不开就业服务,包括当地政策法规咨询、项目人员招聘与管理、项目人员劳动权益维护、短期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关系衔接等。这不仅关系单一项目的顺利实施,更关系到“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本次会议旨在为与会各国提供交流经验和分享成果的平台,同时也将讨论在东盟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南南合作”合作机制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水平,为工人和雇主更好的服务。
国际劳工组织就业政策司司长阿孜塔·贝拉尔·阿瓦德认为,中国在就业服务方面的经验对东盟国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国/国际劳工组织南南合作项目在柬埔寨和老挝取得的成果就是中国经验有效帮助东盟国家的具体体现。
中国/国际劳工组织南南合作项目是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首次和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开展的。该项目利用中国政府向国际劳工组织“南南合作基金”的捐款,对柬埔寨、老挝两国提供资金、经验和技术支持,对就业服务政府官员、工会和雇主进行能力培训,多次组织赴中国的短期学习,发布就业服务手册和其他出版物等。
这次研讨会落户广西南宁举办,不仅因为广西是我国唯一同东盟陆海相连的省份和“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还因为广西就业服务工作开展得风生水起。为此,会议特意安排了技工院校、创业园和人才交流中心等参观活动,让参会各方实地感受广西的就业服务水平。
在跨境劳务合作方面,广西近年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与人员往来,以改善边境贫困地区人口的就业情况。目前,广西的崇左市和防城港市作为中越跨境劳务合作试点,已经与越南边境四省签订合作协议。我国两市政府正在抓紧建设境外务工人员服务管理中心,为来广西工作的越南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
下一步,广西将加强中国—东盟重点合作领域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与交流,巩固和拓展与柬埔寨人才交流合作。同时,依托中国—东盟人才合作与开发(广西)基地,与东盟国家职能部门联合开展公务员能力建设方面的培训与交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