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上一个纸质红包是谁包给你的吗?不记得了?
就好像一夜之间,红色封皮的纸质红包消失在过年习俗里了。
那些塞在红纸包里的真红包可能来自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姑大舅,或者是爸爸妈妈。
又有一种春节记忆只属于特定年代出生的人了,比如你我,比如他们。
@小滴答
小时候老爸给我红包,总是用一些奇怪的数字来弥补金额看上去比较小这件事。我最不解的是“12块”这个红包,即不像66块的666,也不像168的一路发。
老爸语重心长地解释道:孩子,这是让你一年12个月每个月都有钱花的意思啊。好像也挺有道理的!开开心心收下这个红包。
@光芒万丈小太阳
一个我以为可以一直拿的红包,在几年前突然没有了。
我们家的红包都是爷爷给1个,奶奶1个,爸妈各1个,长辈让我觉得人生会44如意。直到爷爷离开,我的红包少了一个,是怎么也回不来的红包。
我从来没意识到人生是这么突然和脆弱,爷爷的离去带走了我的一个红包,从此我的红包不再是“事事如意”了。
@蘑菇的菇
小时候春节,长辈的红包我还没记住有多少钱,红包长什么样,妈妈自带的红包雷达就滴滴滴感受到,立马走到我身边,对我温柔地说“来,我帮你保管吧【微笑脸】”。
@叶叶叶良辰
开始工作赚钱就算大孩子,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变成长辈。现在都不去拜年了,我不想收不到红包,还要给别人红包。
@小燕子
其实在我记忆中,红包对我来说没有什么特殊意义。直到出嫁那天,爸妈为我准备红包,里面包的是2009元,祝愿:“两个人长长久久”。
心里感动也伤心,那是最难忘的红包,也可能是最后一个红包。出嫁了,从此就是大人了吧。
其实,红包里装着的往往不只是“12块”“100块”“666块”,还有亲人最真挚的爱。在这个被浓浓亲情包围的节日里,有一群孩子,他们却从来没有机会得到“亲人”的红包。他们出生后,因为各种原因最终成为孤儿,有的还带有严重的先天疾病。
有一群 “妈妈”给了他们特别的母爱关怀。刘晓莉妈妈在关爱之家工作9年了,照顾过100多个孩子。每年春节,她都会留下,自己的孩子则会从老家过来,她们一起和没有被福利院接走的孩子过春节。
偶像电视剧里经常有孩子和妈妈分别时撕心裂肺的场景,这样的场景在关爱之家很常见:
刘妈妈照顾最久的一个孩子叫玲玲,“她离开的那天,我抱着她走到门口。她看见我走向了从福利院来接她的人,下意识地搂紧我。知道自己要和妈妈分开,更是一把搂着我的脖子不放手,接着哇的一下就哭了。看见她哭,我也想流泪,送玲玲到大门外,她就那么一直扭头泪眼汪汪看着我。”
后来,从福利院了解到,玲玲现在挺好的,身体健康,活泼开朗。
这样的“妈妈”有很多,现实原因,她们要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又不得不在孩子康复后分别。妈妈们来自“春晖博爱儿童救助公益基金会”,常年照顾着从全国各地福利院到北京治病的孤儿们。
每1-3名重症孤残儿童,配有1位专职“春晖妈妈”为孩子提供全天候24小时的术前、术中、术后专业护理。孩子们在医院手术时,“春晖妈妈”也像亲人一样陪伴他们度过手术前后的适应和护理,并配合各大专科医院为孩子制定个体就医方案。
在“春晖妈妈”眼中,孩子从来都不是“那些孤儿”,而是“我的孩子和我的宝贝”。她们充当妈妈的角色,过去7年中,累计帮助了近2,000名身患重症的孤残儿童。
善款将用于为全国福利院来京就医的孤残儿童提供全天候的护理。
捐赠70元,可以使一个孤残儿童在关爱之家接受一天的专业护理与必要治疗。